我们在观看青春题材电影时,常常会期待某些熟悉的元素,但《会痛的十七岁》试图走一条不同的路。这部由彭发执导,徐娇、胡夏、鲁诺领衔主演,王力宏、蔡卓妍特别出演的影片,于2017年9月15日上映。它讲述了一位患有先天性痛觉缺失症的17岁高中女生夏远远(徐娇 饰)的成长故事,她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与学霸顾明耀(胡夏 饰)和热爱二次元的男孩罗涛(鲁诺 饰)产生了交集,经历了友情、朦胧的爱情以及家庭的温暖与挑战。
不少朋友好奇,这部影片口碑究竟如何?看法似乎不太一样。有人说它真实感人,也有人觉得它陷入了某些青春片的俗套。云哥这就结合搜索结果,和大家聊聊这部影片,希望能帮到你。
📊 一、影片基本信息与主题
- •
导演与主演:彭发执导,徐娇、胡夏、鲁诺主演,王力宏、蔡卓妍友情出演。
- •
核心设定:女主角夏远远患有“先天性痛觉缺失症”,身体感受不到疼痛,但青春期的成长之痛却深刻影响着她的内心。
- •
主题探讨:影片试图避开以往一些青春片中“堕胎、车祸、出轨”等狗血情节,聚焦于更贴近现实的校园生活、青春期困惑、友情萌芽以及家庭关系,试图展现“不怀旧,正青春”的主题。它也希望探讨社会对“失痛症”群体以及“二次元”等小众文化的理解和认同问题。
🎬 二、叙事风格与视觉呈现
影片在叙事上尝试融合一些独特元素。
- •
“失痛症”的隐喻:夏远远的身体失痛,与她在成长中感受到的“心痛”形成对比。这种设定意在隐喻青春期那些难以言说、却又真实存在的情绪波动和心理挣扎。
- •
二次元元素的运用:夏远远是一名二次元爱好者。电影中加入了动漫、Cosplay等元素。不过,这部分呈现引发了一些讨论。有人认为这贴合了部分年轻人的喜好,但也有批评指出影片对二次元文化的表现可能流于表面甚至存在刻板印象。
- •
视觉与音乐:影片整体视觉风格较为清新,多用明亮色调营造校园氛围。音乐方面,由胡夏演唱的主题曲《青春遗言》获得了一些好评,被认为旋律优美,贴合青春感伤与希望的主题。
👥 三、人物塑造与演员表现
角色塑造是青春片打动人的关键之一。
- •
徐娇饰演的夏远远:徐娇的表现得到了不少认可。她饰演的夏远远,叛逆却又不失善良,其与奶奶相依为命的隔代亲情戏码,成为了影片的一大泪点,让许多观众产生共鸣。
- •
胡夏饰演的顾明耀:胡夏饰演的学霸顾明耀,则展现了角色温柔、执着的一面,与夏远远形成了互补。
- •
鲁诺饰演的罗涛:鲁诺饰演的罗涛,带来了不同于学霸的另一种青春气息。
- •
蔡卓妍与王力宏:蔡卓妍饰演的班主任黎米老师,试图打破刻板印象,以更理解学生的方式与孩子们相处,被一些网友称为“最美班主任”。王力宏的客串则饰演了自己,作为夏远远的偶像出现。
💬 四、文化元素的融入与争议
影片试图融入“二次元”文化以贴近年轻受众,但这一点也引发了最多争议。
- •
尝试与初衷:片方曾表示,希望打破二次元与三次元的壁垒,让二次元文化更接地气地呈现,增加亲切感和代入感。
- •
引发的批评:有尖锐的批评指出,影片可能对二次元文化存在误解甚至歧视,其呈现方式被指略显肤浅和刻板,例如COS服装质感不佳、对动漫社团的描绘可能未能准确反映其真实生态等。这种“圈层”文化的呈现,若处理不当,反而容易显得隔靴搔痒。
❤️ 五、现实意义与教育价值
除了娱乐功能,《会痛的十七岁》也试图传递一些积极信息。
- •
关注特殊群体:影片将镜头对准“失痛症”这一少数群体,让观众了解到他们的生存状况和内心世界,呼吁更多的理解与包容。
- •
探讨教育方式:通过蔡卓妍饰演的黎米老师,影片探讨了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更能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不是一味地说教和排挤,而是尝试理解、共情和认同。
- •
强调家庭陪伴:夏远远与奶奶之间的深厚感情,凸显了家庭陪伴和亲情支持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 六、综合评价:亮点与遗憾并存
《会痛的十七岁》是一部优点和缺点都比较明显的作品。
评价方面 | 优点(👍) | 争议/不足(👎) |
---|---|---|
主题选题 | 避开狗血桥段,聚焦“失痛症”群体和现实青春痛点,有创新性 | - |
情感刻画 | 祖孙情真挚感人;友情描写相对清新 | 部分情节或角色设定(如双男主、嫉妒戏码)被指有些落入俗套或过于戏剧化 |
演员表演 | 徐娇的表演获得较多认可;胡夏、鲁诺等角色塑造较为立体 | - |
文化呈现 | 尝试融入二次元等年轻文化元素,意图吸引年轻受众 | 二次元文化的呈现方式被部分观众认为存在刻板印象和肤浅问题 |
整体口碑 | 有观众认为它真实、感人,看到了自己青春的影子 | 也有评价认为其未能摆脱某些青春片的烂梗,叙事和观念略显陈旧 |
🎯 七、观看建议与个人心得
那么,这部影片是否值得一看呢? 云哥觉得这取决于你的期待。
- •
如果你厌倦了过于drama的青春片,想看一部更侧重亲情、友情和个人成长,风格相对清新,并且能提供一些感动的影片,那么《会痛的十七岁》或许是一个选择。尤其对徐娇的粉丝或者对“失痛症”题材感兴趣的观众来说,它有可看之处。
- •
但如果你对影片中二次元文化的呈现真实性要求很高,或者非常介意青春片中可能存在的一些套路化情节,那么观看前可能需要适当降低预期。
博主的心得:我看完影片和相关资料后,觉得《会痛的十七岁》的初衷和尝试是值得肯定的。它没有一味地复制过去青春片的成功公式,而是选择了关注少数群体、描绘隔代亲情、探讨教育理念这些角度,这点挺难得的。徐娇和奶奶的戏份确实是全片的亮点,真挚动人。当然,影片在二次元文化的深度融合以及部分情节的编排上确实还有提升空间。总体而言,它可能不是一部完美的青春片,但其中蕴含的真诚和对某些社会议题的关注,让它依然有其价值。
最终的感受如何,还是建议大家亲自去看看影片,形成自己的判断。希望这篇影评能为你提供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