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友问我,看了是枝裕和的《比海更深》🤔,感觉片子节奏慢悠悠的,但看完心里又好像堵了点什么,说不清道不明的… 我自己其实也挺喜欢这部电影的,翻了不少影评,也和一些影迷朋友聊过,干脆把一些看法和讨论整理一下,希望能帮到你理解这部电影。
🎬 电影讲了啥?基本剧情是啥?
《比海更深》的主角叫篠田良多(阿部宽 饰),以前是个拿过文学奖的小说家,但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现在他日子过得挺潦倒,靠当私家侦探(主要是抓出轨那种)混口饭吃,赚来的钱又差不多都扔进了赌博里,结果连给儿子的抚养费都经常付不起。
他的妻子响子(真木阳子 饰)因为受不了他这样,就和他离婚了,带着儿子真悟单独过。良多的父亲去世后,母亲淑子(树木希林 饰)就一个人住在老旧的团地住宅里。
故事主要就是讲良多怎么试图重新和家庭建立联系,特别是想在他儿子心里留个位置。后来因为一场台风,前一晚他们一家人被迫聚在母亲那个小房子里,算是有了个机会重新相处,虽然好像也改变不了太多现实。
🤔 为啥大家都说这部电影“好”?
这电影在豆瓣上评分挺高的(目前8.7左右),很多人喜欢它,可能主要是因为下面这些点:
- •
“废柴”主角的真实感:良多这人吧,你说他完全没优点也不是,但对家庭确实挺不负责任的,有点像个长不大的老男孩🙈。很多网友觉得,这种“不完美”甚至“有点讨厌”的角色,反而显得特别真实,好像就在身边能看到的人一样,不是那种电影里闪闪发光的主角。
- •
是枝裕和的日常魔法:导演是枝裕和特别擅长拍日常生活中的细碎小事,然后从里面挖出情感来🍜。这部电影没什么大起大落的戏剧性情节,就是吃饭、聊天、下雨、待着… 但看着看着,你就好像能闻到那个小房间里的味道,感觉到他们之间的那种微妙情绪。有网友说:“是枝裕和就是把生活本来的样子端给你看,但不知道为什么,看着看着就想哭了。”
- •
树木希林的神级表演:演母亲淑子的树木希林,真的是撑起了电影里很多温暖的部分。她把一个独自生活、心里明白但嘴上不说的老母亲演得特别到位。她很多台词和眼神,看起来平平无奇,但后劲很大。论坛里很多人说:“树木希林一开口,我就忍不住鼻酸。”
- •
音乐和氛围:电影里用了邓丽君的《别离的预感》(日文版),那句“比海更深”的歌词正好点题🎵。整个电影的色调、节奏和台风天的设定,都一起营造出一种有点惆怅但又有点温暖的复杂感觉,很多人喜欢这种调调。
🧐 电影到底想表达什么?
看这部电影,不同的人大概能看到不同的东西:
- •
关于“失败”与“接纳”:良多好像一直没活成自己理想中的样子,他可能代表了很多人的某种人生困境——梦想和现实有差距,甚至变成了自己年轻时讨厌的那种大人。电影没有给他一个“逆袭”的结局,台风过后日子照旧,但这种“照旧”里,或许有种对平凡甚至有点失败人生的默默接纳。有影迷分析说:“它不是在教你成功,而是在教你怎么面对和接纳自己的不成功,然后继续生活。”
- •
家庭关系的复杂与羁绊:一家人之间,有抱怨有失望,但好像又断不了那种联系❤️。母亲对儿子、前夫对前妻、父亲对儿子… 感情比简单的“爱”或“恨”要复杂得多。电影里那种想靠近又不知道怎么靠近,分开了又还有牵挂的感觉,挺戳人的。
- •
“比海更深”的爱:电影里母亲淑子说:“我到这个年纪了,还没有说过爱谁比海更深。” 这句话听起来有点伤感,但可能真正的爱就像她做的那样,是藏在日常行动里,而不是挂在嘴上的。那种爱,可能没那么轰轰烈烈,但更深更沉。
🌀 台风夜的戏为什么重要?
台风来了,一家人没法走,只好挤在一起过夜。这一晚可以说是电影的核心部分。
- •
一个暂时的“避风港”:台风好像把外面的世界暂时隔开了,给了这个已经分散的家一个短暂的、像做梦一样的重聚机会。他们一起找彩票、在滑梯下聊天,好像又回到了过去。
- •
坦诚与遗憾:在这个特殊的夜晚,一些平时不会说的话也说了出来。比如良多和前妻的对话,就充满了无奈和遗憾。母亲也试着问有没有可能复合,虽然知道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 •
仪式与告别:有影评觉得,母亲淑子在这一晚,其实是在悄悄地为这个家举行一场“告别仪式”。她知道大概回不去了,所以想最后创造一点温暖的共同记忆。她把孙子的脐带交给前妻,也像是一种托付和放手。
👵 树木希林饰演的母亲
这部电影里,树木希林演的淑子绝对是很多人的泪点担当。
- •
表面的豁达与内心的深爱:她看起来对什么都挺想得开的,丈夫死了好像也没特别悲伤,还会开玩笑。但她其实用一种更深沉的方式在爱着家人,比如留着丈夫的衬衫,偷偷为儿子骄傲。
- •
生活的智慧:她嘴里会冒出一些简单但很有道理的话,比如劝儿子:“男人就是不懂得珍惜当下,总是追逐已经失去的东西,想着无法实现的梦想,把自己困住了,怎么会快乐呢?”这些话像是生活磨出来的智慧。
- •
无声的付出与包容:她知道儿子来翻钱,也不说破;儿子打碎玻璃,她就默默收拾🧹。她那种无限的包容和理解,让人心疼又感动。网上有个讨论说得挺好:“淑子这个角色,让你看到母亲的爱有时候真的能比海更深。”
😶 电影的结局到底什么意思?
电影结局是开放式的,没有明确说以后会怎样。
台风过后,天晴了,大家各自离开,生活好像又回到了原来的轨道。良多还是没能立刻变成成功人士,家庭也没能破镜重圆。
但一些细微的变化可能发生了:良多把父亲留下的砚台当掉后,听说父亲当年曾偷偷向邻居炫耀他的书,这让他对父亲可能有了一点新的理解。他把当砚台的钱都给了儿子,也许是想尽一点父亲的责任。
最后那个目送家人远去的镜头,有点惆怅,但也不是绝望。好像是在说,生活大多时候就是这样,不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微小的改变和温暖瞬间,本身就很有意义。有网友分享感受:“结局让我心里酸酸的,但又觉得被安慰到了,就是一种‘算了,就这样吧,也挺好’的感觉。”
💡 个人观点与建议
我个人觉得,《比海更深》是一部需要静下心来看的电影。它不像那种给你强烈刺激的商业片,它的好,更像泡一壶茶,要慢慢品才能出味道。
- •
它的优点在于对人性复杂性的细腻刻画、对日常生活诗意的捕捉以及演员们精湛自然的表演。
- •
它的“门槛”在于其舒缓的叙事节奏和对情感细节的关注,如果你更喜欢强情节、快节奏的电影,可能会觉得它“闷”。
所以,要不要看呢?
- •
如果你喜欢是枝裕和的其他作品(如《步履不停》、《海街日记》),或者对细腻描绘家庭关系和人性弱点的电影感兴趣,愿意耐心体会角色情感,那么这部电影很可能非常适合你,会让你产生很多共鸣。
- •
如果你看电影主要是为了寻求娱乐、放松或刺激,或者更喜欢情节曲折、结局明确的故事,那这部可能会让你觉得节奏过于缓慢,甚至有些平淡。
看电影是很个人的事,以上只是一些参考。希望这些信息能帮你决定是否要看这部电影,或者让你看完后有多一层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