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死》影评》辱华内容有哪些,为何激怒国人,历史启示是什么

还记得吗,有时候我们看老电影,本想图个乐子,却意外被戳痛了民族情感。1930年的上海,一部名为《不怕死》的美国喜剧片就在电影院引发了轩然大波,让当时的观众愤而离席、抗议退票🤬。那么,这部影片到底拍了什么?它为何会点燃国人的怒火,甚至引发一场轰动全国的文化抗争?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件事。

► ​​《不怕死》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

很多人一听片名《不怕死》(英文名:Welcome Danger),可能以为是什么英雄冒险片,其实它是由美国派拉蒙公司出品、喜剧演员哈罗德·劳埃德(当时中国观众称他“罗克”)主演的滑稽剧🎬。影片设定在旧金山唐人街,讲述一位美国植物学家受聘调查绑架贩毒集团的故事。听起来本没什么,但问题出在它对华人形象的塑造方式——片中华人角色几乎清一色被描绘成“形貌猥琐之辈”:女性缠小足、男性抽鸦片,干的是贩毒、偷窃、抢劫、绑票等勾当;贩毒据点还被刻意设定在一家中国人开的花店里🌺。更让人气愤的是,片中还有罗克扭住华人老头辫子、戏弄其长指甲,甚至将钱扔在地上让华人争抢的镜头。这些情节,显然超越了喜剧搞笑的边界,充满了对华人群体刻意地丑化与侮辱。

► ​​电影为何引发剧烈抗议?洪深做了什么?​

影片1930年2月在上海租界的大光明和光陆大戏院上映后,瞬间引爆舆论。连当时在上海由外商经营的《蜜勒氏评论报》都看不下去了,评论说这是“中国进口的类似影片中最糟的一部,任何看过该片的中国人都会被激怒”。但真正让抗议升级的,是剧作家洪深的行动。2月22日下午,洪深在大光明戏院观看该片时,愈看愈愤慨,尤其放到罗克向华人扔钱、华人争抢的情节,他再也忍不住了😠。洪深当即离场,稍作平复后竟重返剧院,在下一场开映时跃上台演讲,痛斥影片侮辱国人,呼吁观众抵制。现场观众群情激愤,数百人要求退票。戏院英籍经理见状竟叫来巡捕将洪深押入捕房关了三小时。洪深获释后并未退缩,他立即在《民国日报》撰文揭露事件,并正式向法院起诉戏院“公然侮辱、妨碍自由”,同时上书国民党上海市党部,要求严惩并禁映该片。洪深的行动赢得了广泛支持,南国社、上海租界纳税华人会等团体纷纷声援,民众也自发采取抵制行动,甚至有人到影院割破坐垫、燃放爆竹、泼洒氨水,迫使影院暂停营业。

► ​​事件如何发酵?最终怎样解决?​

洪深的抗争和民众的愤怒,很快得到了官方响应。上海市电影检查委员会迅速行动,责令两影院停映《不怕死》,禁止各报刊登其广告,并禁映罗克其他影片;国民政府外交部也向美国驻沪领事馆和租界当局提出了交涉。在强大的舆论和官方压力下,两家影院最终登报道歉,光陆戏院于当年3月14日率先认错,大光明拖至10月才道歉并被罚款5000元。更重要的是,主演罗克(哈罗德·劳埃德)顶不住压力,于5月29日致函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道歉,称“从未敢稍有侮辱贵国国家尊荣之心”,并表示“敬向贵国及人民表示十分歉意”。派拉蒙公司收回了在华的全部拷贝。这场风波最终以中方胜利告终,但也让大光明戏院元气大伤,于1931年9月底歇业。

► ​​“《不怕死》事件”带来了哪些深远影响?​

《不怕死》影评》辱华内容有哪些,为何激怒国人,历史启示是什么

这一事件的影响远超一部电影的存废。它直接推动了国民政府强化电影审查制度,特别是针对外国影片的检查。此后,外国制片公司在涉及中国元素时也变得更为谨慎。事件也将欧美“辱华电影”的性质提升到了“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层次,激发了国人民族自尊心的觉醒和更为强烈的文化抗争意识。此外,它暴露了租界时期中国在文化主权上的弱势,以及国人争取文化话语权的决心。

《不怕死》影评》辱华内容有哪些,为何激怒国人,历史启示是什么

► ​​这段历史对今天的我们有何启示?​

回看近百年前的“《不怕死》事件”,依然引人深思。它提醒我们,影像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既能娱乐,也能塑造偏见、伤害民族感情。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如何既保持开放心态,又能敏锐识别并抵制那些隐含种族歧视、文化歧视的内容,维护文化尊严,依然是个重要课题。洪深们的抗争也告诉我们,面对不公和侮辱,个体的勇敢发声、集体的团结响应,确实能够推动改变💪。

​笔者心得​​:了解“《不怕死》事件”后,心情颇不平静。一方面,感慨于早期好莱坞电影中竟有如此赤裸的辱华内容;另一方面,也由衷敬佩洪深等先驱的勇气。他们在那样的年代,敢于站出来对文化歧视说“不”,捍卫民族尊严,这份精神值得铭记。如今我们国家强大了,但文化层面的尊重与抗争,仍需时时警醒、代代相传。

《不怕死》影评》辱华内容有哪些,为何激怒国人,历史启示是什么

添加回复: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