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尔的脸》影评,如何理解意识流叙事,儿童性意识描绘有多大胆

咱们今天来聊聊这部2018年的法国电影《丹尼尔的脸》🎬,由玛丽恩·阿特兰执导并参与编剧。这部片子挺特别的,在豆瓣上拿到了​​7.6分​​,还入围了​​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儿童单元国际评审团最佳长片提名​​。它用59分钟的片长,带你进入一个10岁男孩充满困惑、微妙情感和超现实体验的内心世界。

​🤔 这部电影讲了什么?​

故事发生在一所法国学校。10岁的丹尼尔和同学们正在排练一场戏剧表演。课堂上,黑板上有单词和几何图形,同学马蒂朗诵着一首诗,这时丹尼尔的鼻子突然开始流血。影片描绘的许多日常事件都显得模糊而虚幻,仿佛梦中发生。

丹尼尔突然发现自己和马蒂单独在一起,马蒂穿着内衣,一开始并没有注意到他。这场邂逅温柔却令人迷失方向,仿佛发生在真空中。与此同时,一些没有名字的、邪恶的东西正在从外面接近——成年人总是警告孩子们这种东西。它想从窗户和门进入,触及孩子们。影片就在这种现实与超现实交织的氛围中,探讨了童年时期的焦虑、恐惧和朦胧的性意识。


​🎭 独特的叙事与风格:意识流的童年体验​

《丹尼尔的脸》最大的特点就是其​​意识流的叙事风格​​。导演似乎并不想给你讲一个传统、线性的故事,而是试图通过影像、声音和节奏,直接让你​​体验丹尼尔这个男孩的内心感受和感知世界的方式​​。

影片中有许多​​看似“无用”或“突兀”的镜头​​,比如紧贴地面的视角观察滴落的鼻血仿佛从地面下渗出来,或是织物上一只小蜘蛛缓慢爬行的特写。这些镜头其实都在试图构建一个​​微观而隐密的空间​​,模拟儿童早年的认知与成长过程,那种自我与他人尚未完全分化的状态。摄影机的运动也常常像是在绘制一个圆形(曼陀罗),试图捕捉这种圆满感。

这种手法使得整部电影仿佛一场“​​愚人之旅​​”,带领观众穿越童年时期的认知迷宫,感受那些无法用言语精确描述的情绪和直觉。


​❤️🔥 核心主题探索:性意识的觉醒与成长焦虑​

影片非常大胆且细腻地触及了儿童​​青春期前期性意识的朦胧觉醒​​。丹尼尔对马蒂的好奇和注视,以及那次意外却又温柔的独处,是影片中最迷人且引发讨论的段落之一。

这种​​好奇不仅是对于异性,也是对于自身身体的探索​​。就像丹尼尔会问“我为什么会流鼻血?”,这标志着他开始注意到自己的身体,是一种从外界转向关注自身的内在回撤力量。影片将这种​​内在的、微观世界的探索​​与外界宏观世界的规则和警告(成人世界的秩序、无法言说的外部威胁)并置,形成了强烈的张力。

孩子们的世界里有自己的游戏、诗歌和秘密对话(比如传递写着“Pour Sylvain”的纸条,如同咒语),而成人世界则试图用“纪律、冷静、互助”等概念进行规训。丹尼尔身处这两个世界的交界处,他的焦虑和恐惧,既来源于身体和心理的变化,也来源于对外部未知威胁(结合影片背景,有时被影评人解读为映射法国近年频发恐怖袭击带来的社会焦虑)的感知。


​🎬 视听语言:隐喻、符号与“影像巫术”​

导演阿特兰在这部电影中运用了丰富的​​视觉隐喻和符号系统​​,有人甚至称之为“​​影像巫术​​”。

  • ​微物与细节​​:鼻血、蜘蛛、枯树上结出的绿色网球、空教室里关于雪的诗句(如符纸)等,这些细节不再是简单的道具,而是​​承载情感和暗示的心理符号​​,它们开启了隐微的空间,连接起潜在与现实。

  • ​色彩与光线​​:影片的色调和打光也参与叙事。比如丹尼尔在黑暗中向马蒂道歉时,马蒂微妙的表情变化在特定光线下显得格外动人;结尾纯黑色背景中映出花丛的女孩身体,则充满了理念世界的象征意味。

  • ​声音与音乐​​:教室里的音符、收音机中播送的焦虑欧洲新闻、以及最后​​尖锐入侵的警报声​​,都与视觉画面形成呼应或对峙,共同营造了那种既诗意又不安的氛围。


​✨ 评价与争议:它到底好不好看?​

《丹尼尔的脸》是一部评价比较分化的电影。

​它的优点在于​​:

  • ​艺术手法大胆且统一​​,意识流叙事和丰富的隐喻符号系统为解读提供了多重空间,适合喜欢​​深度解读和艺术电影​​的观众。

  • 对​​儿童心理和性意识萌芽的描绘​​非常细腻、不落俗套,提供了另一种观察成长的视角。

    《丹尼尔的脸》影评,如何理解意识流叙事,儿童性意识描绘有多大胆

  • ​提名柏林电影节​​且获得一定的专业认可。

​它可能带来的观看挑战包括​​:

  • ​叙事节奏较慢​​,剧情相对弱化,缺乏传统的情节推动力。如果你期待一个清晰明了的故事,可能会感到困惑或沉闷。

  • ​文化差异和寓意深度​​可能成为理解的门槛。影片中的许多暗示和象征可能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识或反复品味才能捕捉。

    《丹尼尔的脸》影评,如何理解意识流叙事,儿童性意识描绘有多大胆

  • 部分观众认为其 ​​“诗意”的追求超过了叙事本身​​,导致观影体验有些晦涩。


​💡 观影小建议与个人心得​

所以,《丹尼尔的脸》值得一看吗?云哥觉得这取决于你的期待:

  1. 1.

    ​如果你是艺术电影爱好者​​,喜欢​​意识流、充满象征意味​​的作品,愿意沉浸其中去感受而非寻求一个明确答案,那么这部电影会很对你胃口。它像一首​​视觉诗歌​​,需要你细细品味其中的意象和情绪。

    《丹尼尔的脸》影评,如何理解意识流叙事,儿童性意识描绘有多大胆

  2. 2.

    ​如果你对探索儿童及青少年内心世界​​的主题感兴趣,想看看电影如何​​大胆而含蓄地表现性意识的萌芽​​,这部片子提供了一个非常独特的案例。

  3. 3.

    ​如果你是冲着柏林电影节提名作品​​去的,想拓展观影视野,它也能让你看到法国作者电影的某种风貌。

​但如果你更偏爱剧情紧凑、叙事直接明了的电影​​,或者希望在周末放松看一部轻松的片子,那《丹尼尔的脸》可能就不太适合你了,你或许会觉得它有些“故弄玄虚”或“拖沓”。

我个人觉得,《丹尼尔的脸》就像一场半梦半醒间的白日梦,它捕捉了成长中那些难以名状的瞬间——尴尬、好奇、恐惧、朦胧的好感。它不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邀请你一起体验那份复杂。影片最后,丹尼尔面对那个映出花丛的女孩形象,以及外部世界的威胁(敲门声),仿佛预示着童年天真状态的结束和必然面对现实的开始。​​成长,或许就是学会与这些内在的微妙感受和外部的未知共存吧​​。

添加回复: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