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灵之马》影评为何是黑白电影,尼采与马有何关联,长镜头美学在哪

嘿,影迷朋友们!是不是有时候想找部有深度、能让人静下心来看的电影?🎬 但发现很多所谓的“艺术片”要么太晦涩,要么太沉闷,看了半小时还云里雾里?云哥今天聊的这部《都灵之马》(The Turin Horse)可能就是这类电影的代表——但它绝对值得你耐心品味。这部2011年的匈牙利电影,由​​贝拉·塔尔​​执导,号称是他的封镜之作,在当年柏林电影节拿了评审团大奖银熊奖呢!

✨ ​​电影讲的啥?故事梗概与哲学背景​

《都灵之马》的故事灵感来源于一个哲学史上的著名事件:1889年,哲学家​​尼采​​在意大利都灵看到一匹被马夫鞭打的老马,他冲上去抱住马痛哭,之后便精神崩溃,在沉默中度过了余生。电影开篇就用旁白讲述了这个故事,但正片呢,却聚焦在那匹“都灵之马”和马夫身上。

影片讲述了马夫奥尔斯克和他女儿在荒凉乡村中​​六天的生活​​。他们的日子极度单调重复:起床、穿衣、打水、煮土豆、吃土豆、喂马、发呆、睡觉...😵 但在这六天里,他们的生存环境逐渐恶化:井水干涸、老马绝食、狂风不止、油灯熄灭,最终连火种都失去了。有人说这六天结构是对《圣经》中上帝​​六日创世的“反写”​​——一种“灭世纪”的叙事。


🎥 ​​极致的美学风格:黑白影像与长镜头​

贝拉·塔尔这部电影最直观的两个特点就是:​​黑白画面​​和​​超长的长镜头​​。

为啥要用黑白?导演觉得彩色来表现这段历史对尼采和那匹马是“不礼貌”的。黑白影像更能传递那种​​历史的沉重感、压抑感和抽象性​​,也符合那个时代照片的质感,强化了影片的哲学意味和末日氛围。

整部电影​​只有30个镜头​​,但片长有146分钟,算下来平均每个镜头接近5分钟!🕰️ 这种超长镜头迫使观众​**​慢下来”,仔细观察每一个细节,体验那种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重复单调。它不像商业片那样快速剪切刺激你,而是让你沉浸其中,甚至感到“窒息”——这种体验本身就成了电影内容的重要部分。


🤔 ​​电影想表达什么?核心主题探讨​

《都灵之马》不仅仅是在讲一个关于马夫和他女儿的故事,它更深入地探讨了几个核心问题:

​现代人的生存困境与虚无感:​​ 父女俩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吃着永远一样的土豆,面对逐渐消失的生存资源,这种设定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现代生活中那种​​重复、麻木、看不到希望的虚无感​​。贝拉·塔尔用极简的方式放大了一种存在主义的焦虑——当生活 stripped down to the bare essentials(剥离到最基本要素),它的意义还剩下什么?

​对尼采哲学的视觉化回应与质疑:​​ 电影可以被看作是对尼采“上帝已死”、“永恒轮回”等思想的一种​​视觉化诠释和回应​​。影片中邻居有一段关键台词:“他们都瞬间意识到上帝与众神皆是虚无,都瞬间领会到好与坏也是虚无”。但电影似乎也在质疑尼采那种“超人”哲学的可行性——在极端艰苦的生存条件下,人的意志真的能超越一切吗?还是最终只能陷入沉默和绝望?

​生命的尊严与坚韧:​​ 尽管环境不断恶化,父女俩依然​​坚持着日常的仪式——哪怕只是煮个土豆、喝口水​​。这种在绝境中依然维持的日常,本身就成了某种生命尊严的体现。就像尼采当年可能是从那匹被鞭打却不屈服的老马身上看到了某种生命的悲剧性尊严一样。


🧐 ​​为什么说它“难懂”又“值得看”?​

很多观众觉得《都灵之马》​​非常沉闷难熬​​。它几乎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剧情”,对话少得可怜(据说只有80句),节奏极慢,也没有商业片那些娱乐元素。

但它值得看的点在于它提供的​​一种纯粹的观影体验和哲学思考​​。它不像大多数电影那样试图“讲述”什么,而是试图让你“体验”什么——体验时间的重量,体验生存的艰难,体验一种近乎绝对的寂静和虚无。

有影评人说:“如果你能忍受得了《都灵之马》,那么恭喜你,你也就能忍受生活”。这话虽然有点绝对,但确实道出了这部电影的特殊价值——它是对观众耐心和思考能力的挑战,也是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 ​​观看建议与个人见解​

如果你打算看《都灵之马》,云哥有几点小建议:

  • ​调整好预期​​:这不是一部用来“娱乐”的电影,更像是一次“修行”或“体验”。准备好它的慢节奏和极简风格。

  • ​选择合适的环境​​:最好在能专注的环境下看,用大屏幕,避免干扰。手机小屏幕看这种电影效果会大打折扣。

  • ​不必强求“完全看懂”​​:甚至贝拉·塔尔自己都说观众不必全懂他的电影。感受它的氛围、影像和情绪,比完全理解它更重要。

  • ​可以了解一下尼采​​:虽然电影不是直接讲尼采,但了解一点尼采的生平和基本思想(比如“上帝已死”、“永恒轮回”),确实能帮你更好地理解电影。

我个人觉得,《都灵之马》是那种​​你知道它很伟大,但不一定会想经常重温的电影​​。它像一件当代艺术装置,你知道它很有价值,很有思想性,但需要特定的心境和时机去接触。它的价值在于它极致的作者性和对电影形式的探索,提醒我们电影不仅可以讲故事,还可以成为一种哲学思考和感官体验的媒介。

所以,如果你对电影艺术有深入探索的兴趣,或者对哲学思考有偏好,《都灵之马》绝对是一部值得你尝试的作品。希望这篇影评能帮你更好地理解这部电影!

添加回复: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