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方舟》影评,一镜到底怎么拍的,历史隐喻你看懂了吗?

哎呀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一部​​超级特别的电影​​——亚历山大·索科洛夫2002年的《俄罗斯方舟》🚢。这片子最牛的地方就是它​​整整99分钟只有一个镜头​​,没错,从头到尾没剪过!当年在戛纳电影节亮相的时候就把大家给惊着了。

我猜很多小伙伴第一次看可能会有点懵,因为它不像普通电影那样讲故事🤔。但如果你能get到它的点,就会发现这简直就是一部用镜头写的​​俄罗斯历史散文诗​​啊。

—————————————————————

🎥 一镜到底到底有多难?

先说这个技术啊,真的是太硬核了。剧组在冬宫实景拍摄,用了​​850多个演员​​,穿了35个房间,所有表演都必须精准到秒⏱️。因为只要一个人出错,整个99分钟的拍摄就得重来。

他们实际上拍了四次,前三次都因为各种问题失败了,第四次才成功。摄影师提尔曼·巴特纳扛着30多公斤的高清摄像机,就这么走了快两个小时,这体力也太好了吧?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拍法也不是纯粹为了炫技。索科洛夫好像一直不太喜欢剪辑,他觉得剪辑会让电影变得不真实。所以就用这种一镜到底的方式,让观众好像真的在冬宫里逛一样,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

🏛️ 冬宫里的时间旅行

电影的故事其实挺魔幻的。一个现代电影人(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和一个19世纪的法国外交官,一起在冬宫里穿越时空🕰️。他们看到了彼得大帝训斥部下,叶卡捷琳娜女皇急着去上厕所,还有末代沙皇一家的“最后的晚餐”。

这种设置挺妙的,让不同时代的人碰在一起,自然就会有各种对话和争论。法国外交官代表西方视角,总觉得俄罗斯艺术是抄袭欧洲的;而现代电影人则更多在反思俄罗斯自己的历史和文化身份。

—————————————————————

🤔 方舟到底指的是什么?

片名里的“方舟”肯定是有隐喻的。冬宫就像一艘大船,承载着俄罗斯几百年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从彼得大帝到苏维埃时期,所有的辉煌和苦难都装在这艘“方舟”里。

电影最后,镜头移到窗外,外面是浩瀚的大海。这个结尾真的很让人深思——俄罗斯这艘方舟究竟要漂向哪里?它的未来会怎么样?🌊

我个人觉得吧,索科洛夫可能是在说,历史就像大海一样茫茫无边,我们都在上面漂泊,寻找方向和意义。但这也只是我的理解,说不定导演自己也没想那么明白?

—————————————————————

《俄罗斯方舟》影评,一镜到底怎么拍的,历史隐喻你看懂了吗?

💡 观影小贴士和建议

如果你打算看这部电影,我有几个小建议:

  • ​别指望有传统剧情​​——这片子更像是一次视觉博物馆游览

  • ​注意看镜头运动​​——摄影机的走位真的很绝

  • ​留意历史人物​​——认识俄罗斯历史会看得更有意思

    《俄罗斯方舟》影评,一镜到底怎么拍的,历史隐喻你看懂了吗?

  • ​享受艺术盛宴​​——冬宫里的艺术品都是真迹啊

看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有点闷,但这种电影真的需要静下心来慢慢欣赏。我第一次看的时候也没完全看懂,看了两遍才品出点味道来。

—————————————————————

🎭 个人感受时间

我最喜欢的是最后那个舞会场景💃。上千人穿着华服在辉煌的舞厅里跳舞,镜头在人群中穿梭,然后音乐渐渐消失,一切回归平静。那种繁华落尽的感觉,真的让人唏嘘不已。

《俄罗斯方舟》影评,一镜到底怎么拍的,历史隐喻你看懂了吗?

还有那个法国外交官,一开始各种看不起俄罗斯艺术,最后却被深深震撼,甚至决定留在过去。这种转变也挺耐人寻味的——有时候我们自以为是的偏见,其实只是因为了解不够吧?

—————————————————————

📝 最后说两句

《俄罗斯方舟》可能不是那种让人轻松愉快的电影,但它绝对是一次​​难忘的艺术体验​​。索科洛夫用这种极端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电影的另一可能性——它可以不靠剪辑,不靠花哨的技巧,就靠一个镜头,也能创造出深刻的艺术。

虽然这种一镜到底的电影不太可能成为主流,但它的存在提醒我们:​​艺术创作真的没有边界​​。

如果你对电影艺术或俄罗斯历史感兴趣,这部片子绝对值得一看。希望我的分享能帮到你一些什么,如果看了有什么想法,欢迎一起来讨论呀!🤗

添加回复: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