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巨人》影评,冷战创伤如何愈合,机器能否拥有灵魂

朋友们,如果你曾经觉得动画片只是给小孩子看的,那这部1999年布拉德·伯德导演的《钢铁巨人》(The Iron Giant)可能会彻底改变你的想法🤖。它表面上讲一个男孩和机器人的友谊,底子里却塞满了冷战焦虑、人性拷问,还有对那个时代核恐惧的细微触碰。

🤔 当铁疙瘩遇上小男孩

电影背景设定在1957年的美国小镇洛克威尔。那是个啥时候?美苏冷战正酣,苏联刚把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太空,美国全社会都绷着一根弦,担心天上掉下来的不光是星星,还可能是炸弹。

这时候,一个五十英尺高、专吃金属的钢铁巨人咣当一声砸进海里。只有单亲家庭的小男孩霍加斯相信渔夫的话,进森林真把它找着了。霍加斯这孩子,大耳朵、牙齿不齐,爱幻想,就喜欢搜罗外星怪物——说实话,我小时候也这德行,总觉得树林子里藏着什么宝贝。

但这铁巨人不一样。别看它身躯庞大,内心却纯净得像张白纸,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模仿霍加斯的动作,甚至学他说话。它甚至不清楚自己是什么、为什么来到这里。这里你就得想想:​​机器到底能不能有灵魂?​​ 电影里霍加斯说:“你有思想,会悲伤,那你就是有灵魂的。”

🥺 恐惧往往源于无知

镇上的人可不是霍加斯。突然出现吃汽车、啃电线杆的大家伙,流言一下就炸了——有人说它是苏联秘密武器,有人直接管它叫外星入侵者。

政府派来的专员肯特·曼斯莱更是典型代表:他不问真相,不顾民众安全,满脑子都是“先下手为强”,甚至不惜编造谎言、引核弹来消灭巨人。

这种恐惧很真实。冷战背景下,一点未知就足以触发疯狂。但话说回来,​​恐惧背后,是不是因为我们习惯给不理解的东西贴标签?​​ 就像电影里,巨人什么都没做错,却从一开始就被定为“威胁”。

✨ 选择成为谁,比天生是谁重要

钢铁巨人其实有一段黑暗过去。从它的“梦境”可以推测,它来自一个已被毁灭的高科技文明,是被造出来执行战争任务的机器——说白了,它就是一件武器。

只要看到类似枪械的东西,它的攻击本能就会被激活。直到它遇见霍加斯。

小男孩教它分好坏:超人是好人,因为他用能力帮助人;枪是坏的,因为它夺取生命。巨人亲眼目睹猎人枪杀小鹿后,彻底明白了“死亡”的含义,也坚定了“枪是坏的”这个信念。

所以你看,​​你是什么身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是我最喜欢这部电影的地方——它没有认命,而是强调自由意志。巨人原本是战争机器,却最后选择做“超人”。

💥 那个让人泪崩的结局

高潮来得很快。军方发现了巨人,导弹直接瞄准小镇。巨人为了保护霍加斯和他珍惜的世界,决定飞向天空迎击核弹。

他说:“你留下,我走。不要跟来。”

然后展开双臂,像超人一样冲了出去……轰!

看到这我眼泪真没忍住。一个被设计用来杀戮的机器,最终选择了自我牺牲。它比那些喊着“保护国家”却不顾百姓的人,更像一个人。

📝 个人观点与遗憾

说实话,我第一次看时觉得结局太虐了,这么好一哥们说没就没了。但后来想想,或许这是巨人唯一的出路——它作为武器的过去太沉重,社会永远不会真正接纳它。

不过话说回来,电影还是留了一线希望:片尾显示巨人破碎的零件正慢慢向北极聚集,暗示它可能重组复活。

​这或许暗示:善良和牺牲的精神不会真正消失。​​ 虽然具体如何重组电影没细说,但这份希望本身就挺治愈。

🎬 最后聊几句技术的事儿

《钢铁巨人》在当年是部“异类”。1999年,全行业都在搞3D动画(《玩具总动员》已经火翻天了),它却坚持用二维手绘。

画面不炫,但胜在朴实真诚。没有歌舞、没有搞笑配角,就老老实实讲故事,反而更显力量。

可惜当时票房惨败,投了4800万,只收回2300万。但好作品不会被时间埋没——现在它早被封为经典,豆瓣、知乎、影评人都在夸。

所以,如果你还没看过《钢铁巨人》,真的可以找来看一看。它不只是一部动画,更是一次关于恐惧与理解、暴力与温柔的小课堂。​​我们或许无法选择出身,但永远能选择善良​​——这是钢铁巨人教给我,我也特别想分享给你的话。

添加回复: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