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试过,看一部电影,然后心里憋得慌?😣 我就是看完《金发梦露》之后,整个人都不好了。这部电影,说是传记片,但怎么看都像是借着梦露的名字,讲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故事。咱们今天就来聊聊,它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为什么争议这么大,以及安娜·德·阿玛斯的表演到底算不算成功?🤔
1. 男性凝视,是批判还是消费?
电影里充满了各种“男性凝视”的镜头,这点几乎所有人都同意。但问题是,导演是想用这种方式来批判这种凝视,还是不自觉地在重复这种凝视?🤨 电影里有很多梦露被观看的镜头,裙摆飞扬的经典场面也被重现了,但感觉并不是在讽刺,反而像是在消费她。有些镜头,比如堕胎时从子宫内往外看的视角,真的让人非常不舒服。导演说他感兴趣的“并非真相,而是影像本身”,但这听起来更像是一种借口,仿佛在说“我拍得美就行了,其他的不重要”。这真的有助于我们理解梦露吗?还是只是在重复她生前就已经承受了无数次的伤害?😠
2. 故事,有多少是真,多少是假?
这部电影改编自乔伊思·卡罗尔·欧茨的小说,本来就是虚构的。但问题在于,它用了梦露的真名和形象,很多观众自然会把它当成正儿八经的传记片来看。📖 结果呢,电影里塞满了各种未经证实的、甚至是捕风捉影的“野史”,比如她和肯尼迪总统的那段戏,拍得极其侮辱人,但历史上根本没有确凿证据证明发生过那样的事。把这种虚构的情节安在一个真实人物身上,真的合适吗?🤥 这让人不禁怀疑,导演是不是只想拍一个“悲惨的金发美女”的故事,而梦露恰好成了一个方便的标签。这对于了解真实的梦露,几乎没有任何帮助,反而让她的形象更加扁平化了。
3. 梦露的智慧和agency,到底被藏到哪里去了?
真实的梦露,绝对不是一个只会哭哭啼啼、等待“爹地”来拯救的傻白甜。她读书、思考,有自己的制片公司,在好莱坞那个残酷的名利场里闯出了一片天。然而在电影里,这些几乎全部被忽略了。🤯 她读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契科夫的片段一闪而过,她的商业头脑和事业心更是被完全抹杀。电影把她简化成了一个永恒的受害者,一生都在寻找父爱,不断被男人利用和抛弃。这种叙事不仅陈旧,而且简直是对梦露智慧和生命力的侮辱!💔 一个如此被动、缺乏主见的人,怎么可能在好莱坞取得那么巨大的成功?这根本不符合常理啊。
4. 安娜·德·阿玛斯,演得好吗?
不得不说,安娜·德·阿玛斯在外形和神态上的模仿是下了苦功的。她花了大量时间模仿梦露的声音和举止,妆发造型也几乎以假乱真。🎬 她确实演出了梦露的那种脆弱感和破碎感,某些瞬间甚至让人心疼。但问题是,剧本给她的空间太有限了,她主要都是在演绎痛苦、哭泣和崩溃。梦露更复杂、更多面的东西,比如她的机智、幽默和韧性,剧本根本没有给她机会展现。所以,她的表演是出色的,但也是被剧本拖累的。😮💨 她成功地塑造了导演想要的那个梦露,但那个梦露离真实的梦露,可能很远。
5. 看完了,我们能得到什么?
看《金发梦露》的体验,真的很压抑。将近三个小时,几乎看不到一点光明和快乐。如果你期待通过这部电影了解梦露的演艺成就或者她的人格魅力,那你肯定会失望。😞 它更像是一部打着传记片旗号的悲剧剧情片,借用了梦露的壳,讲述了一个关于剥削和痛苦的故事。它技术上是精致的,摄影、配乐、服装都很有水准,但它的内核是虚无的,甚至可能是残忍的。它没有给予梦露应有的尊重,反而可能加深了人们对她的误解。
个人观点与建议 👀
我觉得吧,《金发梦露》这部电影,你可以把它当作一个视觉艺术片来看,欣赏它的拍摄技巧和安娜的卖力演出。但千万别把它当作了解玛丽莲·梦露的入门教材!❌ 如果你想认识真实的梦露,不如去看看她的经典电影,比如《热情如火》、《七年之痒》,或者读读靠谱的传记和纪录片。那里面有一个更加鲜活、复杂、有力量的梦露,一个不仅仅是“性感符号”或“悲剧受害者”的梦露。💪 这部电影,在我看来,是一次失败的重构,它没有照亮梦露的人生,反而用更多的阴影把她遮盖住了。希望以后能有更尊重、更全面的作品来讲述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