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松物语》影评,沟口健二女性主题,美学风格如何,封建礼教批判在哪

朋友们,如果你点开这篇《近松物语》影评,大概是好奇这部1954年的日本老片为啥能被那么多影评人捧为神作吧?🎬 我一开始也纳闷,黑白片、古装题材,能有多好看?但看完才发现,沟口健二导演的这部作品,真的后劲太大了!它不只是一个爱情悲剧,更是​​对封建礼教的强烈控诉​​,以及​​女性意识觉醒的凄美赞歌​​。


🔥 ​​一、故事核心:被迫“私奔”引发的真爱​

《近松物语》的故事改编自日本古典文学家近松门左卫门的作品,背景是日本的江户时代。

大经师(一种为宫廷服务的装裱匠人)以春(进藤英太郎 饰)虽然有钱有势,但为人​​吝啬冷漠​​。他的妻子阿珊(香川京子 饰)年轻美貌,但婚姻生活并不如意。阿珊的兄长因债务求助,但她深知丈夫不会帮忙,转而向丈夫的助手、画师茂兵卫(长谷川一夫 饰)商量。

茂兵卫同情阿珊的处境,私自动用了主人的印章为她筹钱,不料被发现。由于当时社会对男女关系的严苛规范,两人随即被诬陷有奸情。为躲避惩罚,他们被迫一同出逃。在逃亡途中,两人相互扶持,​​原本清白的关系逐渐升华为真挚热烈的爱情​​。最终他们被抓回并面临极刑,但赴死时脸上却洋溢着幸福与安详。


🎨 ​​二、沟口健二的电影美学:东方画卷般的视听语言​

沟口健二与摄影师宫川一夫在这部影片中展现了​​极具东方韵味的视觉风格​​。

  1. 1.

    ​“一景一镜”的长镜头运用​​:沟口健二擅长运用长镜头,尽量减少切割,让一个场景在一个连续的镜头中完成。这种手法使影片画面​​如同徐徐展开的日本卷轴画​​,营造出悠远、流畅的时空感和强烈的沉浸感。

  2. 2.

    ​中全景主导,拒绝特写​​:沟口健二认为特写表现力不强,他的影片中​​很少使用特写镜头,多用中景和全景​​。这使得人物总是与环境紧密相连,强调了社会背景和时代氛围对个体命运的制约,也形成了​​东方艺术独有的凄清与苍凉意境​​。

  3. 3.

    ​音乐与画面的悲美交融​​:影片配乐采用了鼓、三味线和长笛等日本传统乐器,音乐​​强烈而奔放​​。在叙事和情感的关键时刻,这些传统音乐的变奏极大地增强了画面的感染力,甚至产生了一种​​类似布莱希特式的“间离效果”​​,让观众在感动之余也能保持一定的思考距离。


👩 ​​三、女性主题:沟口健二的深情凝视​

沟口健二以其​​关注女性命运​​的题材而闻名,被誉为“用摄影机抚摸女性的大师”。

  • ​阿珊的觉醒与反抗​​:阿珊从一个温顺、隐忍的妻子,在磨难中逐渐觉醒,最终​​勇敢地追求爱与自我​​,甚至坦然为爱赴死。她的转变过程,是影片最动人的部分之一。

  • ​导演的个人情结​​:沟口健二对女性的深切同情与他个人的早年经历有关。他17岁时母亲去世,姐姐被迫进入艺伎界供养家庭,这让他对女性的牺牲与坚韧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崇敬。


⚔️ ​​四、批判与升华:超越时代的思考​

《近松物语》远不止于讲述一个爱情故事,它有着​​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

  • ​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影片描绘了一个​​贪婪、狭隘、偏执的社会​​,人们的行动和道德受到严密监控,女性尤其被视为可以交换和利用的商品。电影通过这对恋人的悲剧,​​尖锐地批判了封建礼教和严酷法律对人性的压抑与摧残​​。

  • ​“死亡”的另类诠释​​:影片的结局虽然是死亡,但却被赋予了一种​​超越性的胜利色彩​​。这对恋人在刑场上手握彼此的手,面带微笑,安详赴死。他们的死,是对封建礼教最决绝的反抗,也使得他们的爱情在精神的层面上获得了永恒。这或许暗示了,在当时的背景下,​​唯有通过如此极端的方式,真爱才能得到彻底的确认和解放​​。


💎 ​​五、观看建议与个人心得​

《近松物语》在豆瓣上评分高达​​8.3分​​,并入选了日本《电影旬报》评选的“百年百佳影片”,沟口健二也凭借此片获得了​​1955年蓝丝带奖最佳导演奖​​。

如果你对​​古典悲剧​​、​​东方美学​​或​​深刻的社会人文探讨​​感兴趣,这部电影绝对是不容错过的经典。观看时可以留意:

  • ​感受长镜头的魅力​​,体会那种沉浸式的、画卷般的观感。

  • ​关注香川京子的表演​​,她将阿珊的隐忍、觉醒与决绝演绎得极具层次。

  • ​思考爱情与社会规训​​的关系,这部电影会给你带来深刻的触动。

我个人觉得,《近松物语》的伟大在于,它用最唯美、最克制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最残酷、最炽热的故事。它让我们看到,在强大的社会压力面前,个体对真善美的追求可以迸发出何等震撼人心的力量。🤝

添加回复: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