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冲着伍迪艾伦这块金字招牌,看完了《咖啡公社》心里却有点嘀咕,这絮絮叨叨的三角恋到底想说个啥?🤔 明星阵容是挺亮眼,但剧情走向和人物选择,咋就让人看得这么憋屈又挠心呢!咱们今天就好好掰扯掰扯这部2016年的电影。
► 电影讲了个什么故事?剧情很离谱吗?
《咖啡公社》的故事背景设定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青年鲍比(杰西·艾森伯格 饰)对自己在纽约的家庭珠宝生意和吵闹的家庭氛围感到厌倦,决定去好莱坞投奔他那位大名鼎鼎的明星经纪人舅舅菲尔(史蒂夫·卡瑞尔 饰)。在好莱坞,鲍比对他舅舅的秘书瓦妮(克里斯汀·斯图尔特 饰)一见钟情。然而,瓦妮当时已有男友,并且这位男友不是别人,正是鲍比的舅舅菲尔——一个已有家室的男人。
经历了一番波折,比如瓦妮和菲尔的分手,鲍比和瓦妮终于走到了一起。但就在鲍比以为幸福在手的时候,菲尔回过头来向瓦妮求婚。瓦妮在“爱情”和“现实”(或者说她所追求的某种生活)之间摇摆后,最终选择了菲尔。深受情伤的鲍比返回纽约,转而经营夜总会,并娶了另一位女性维罗妮卡(布蕾克·莱弗利 饰)。多年后,鲍比和瓦妮在一场派对中重逢,两人都已不是当初的模样,心中虽有涟漪和怅惘,但一切都已无法回头。剧情确实有些“狗血”的三角关系,但它也试图展现人物在情感与现实间的复杂抉择。
► 杰西·艾森伯格和克里斯汀·斯图尔特表演怎么样?
杰西·艾森伯格在片中的表演,很大程度上延续了伍迪·艾伦银幕化身的一贯风格:神经质、语速快、带着点知识分子的焦虑和窘迫。他成功地塑造了鲍比从初到好莱坞的青涩,到经历情伤后的成熟(或者说世故),再到最后成为纽约夜店之王后那种表面风光内心却若有所失的状态。不少影评认为,他简直成了“年轻美图版”的伍迪·艾伦。
克里斯汀·斯图尔特饰演的瓦妮,则是一个内心充满矛盾和挣扎的女性。她一方面向往真诚的情感,另一方面也可能无法抗拒好莱坞光环和现实机会的吸引。斯图尔特试图表现出角色的这种复杂性和转变,例如从最初的略带清纯到后来游走于社交场时的游刃有余以及眼底的失落。不过也有观点认为,这个角色本身的设定(如最终的选择)可能让部分观众感到不那么“讨喜”。
► 伍迪艾伦的作者风格明显吗?值几分?
伍迪·艾伦在这部电影中,依然保持了其强烈的个人风格。:
- •
话痨式的对白与文学性旁白:人物之间充满机锋、快速进行的对话,以及伍迪·艾伦本人担任的贯穿全片的叙述性旁白,都是其标志性手法。旁白不仅推进剧情,也常常带着一种抽离的、略带讽刺的哲学思考。
- •
对特定时代氛围的营造:影片在摄影、服装、布景和配乐上都非常用心,力图还原1930年代好莱坞和纽约上流社会的浮华与精致。影片摄影由著名摄影师维托里奥·斯托拉罗(Vittorio Storaro)掌镜,其运用金色布光和浓郁色彩营造出的复古浪漫视觉体验,被认为是影片的一大亮点。
- •
主题的延续性:电影继续探讨了伍迪·艾伦痴迷的诸多主题:爱情中的虚幻与真实、道德困境、人生的偶然与选择、梦想与现实的落差,以及犹太身份认同等。尤其是在影片结尾,男女主角分处美国两岸,在新年钟声响起时面露相似的怅惘,强烈地传递了这种人生无奈和错失感。
当然,也有评论认为,相较于伍迪·艾伦的某些经典之作,《咖啡公社》在故事深度和犀利程度上似乎略显平淡,更像一部“爱情小品”。
► 电影的核心主题是啥?就是在讲三角恋?
《咖啡公社》远不止是一个简单的三角恋故事。它更深入地探讨了以下几个层面:
- •
爱情与选择,理想与现实:瓦妮在鲍比(代表更纯粹但或许更不确定的情感)和菲尔(代表更稳固的物质生活和社会地位)之间的选择,引发了关于人们在情感中究竟追求什么的思考。电影没有给出简单的道德判准,而是呈现了这种选择的复杂性和其带来的长远影响。
- •
人生的遗憾与错失:影片充满了一种对“未选择的路”的怀念和惆怅。鲍比和瓦妮都成为了自己曾经可能不以为然的那类人,沉溺于浮华的社交生活,却在喧嚣中感到空虚。那句“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的引用,恰是对此的注脚。
- •
“咖啡公社”与虚荣浮华:“咖啡公社”(Cafe Society)一词本身指的就是当时流连于高档社交场所的名流圈子。电影批判性地描绘了这种社交圈的虚伪、浮华和空虚,人们在其中追逐名利,谈论八卦,却可能迷失了自我。
► 《咖啡公社》到底值不值得看?有哪些亮点和槽点
✅ 亮点(Reasons to Watch):
- •
视觉和听觉享受:电影的摄影、服装、美术和爵士乐配乐都非常出色,营造了极强的时代氛围和观影沉浸感。
- •
演员表演:主演们的表演整体在线,尤其如果你喜欢杰西·艾森伯格和克里斯汀·斯图尔特的独特气质。
- •
伍迪·艾伦作者风格:如果你是伍迪·艾伦的影迷,你会从中找到他熟悉的签名式元素:话痨对白、哲学思辨、幽默讽刺以及对于特定主题的持续关注。
❌ 槽点(Potential Drawbacks):
- •
剧情争议:部分观众可能会觉得三角恋的故事有些“狗血”或“俗套”,对女主角瓦妮的选择难以理解和共情。
- •
节奏与深度:相比于伍迪·艾伦的一些更尖锐、更深刻的电影,本片可能显得有些“温吞”和平淡,批判性和思想冲击力稍弱。
🎬 云哥的建议与心得
《咖啡公社》可能不是伍迪·艾伦最顶尖的作品,但它依然是一部制作精良、充满作者思考的文艺片。它不适合追求强情节、快节奏的观众。它的魅力在于那种弥漫全片的复古情怀、对人生细微情感的捕捉,以及那份淡淡的、无法释怀的遗憾感。
如果你愿意静下心来,沉浸到1930年代那个金光闪闪却又内心彷徨的世界里,跟着鲍比和瓦妮一起经历一场关于爱与选择、梦想与现实的“摇摆”,那么这部电影或许能带给你一些回味和思考。它就像一杯略带苦涩却又回甘的咖啡,需要慢慢品味☕️。
所以,要是你对伍迪艾伦的风格感兴趣,或者喜欢那种带点文艺腔调、探讨人性复杂的电影,《咖啡公社》还是值得一看的!但如果你更喜欢剧情紧凑、主题明朗的作品,那可能就要降低点期待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