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试过,看完一部电影心里堵得慌,好多问题绕来绕去找不到答案?💔 《朗读者》就是这样的电影,它2008年上映,让凯特·温斯莱特拿了奥斯卡影后,但它绝不止是个爱情故事或者二战反思那么简单。
► 为什么一段忘年恋会让人纠结几十年?
电影开始于1958年的德国,15岁少年米夏偶遇36岁电车售票员汉娜。一场大病让两人相识,然后发展成了一段秘密的激情关系。但这段关系有个奇怪的规则:每次亲密前,米夏都要为汉娜朗读各种文学作品📖。
这段经历对米夏影响太深了,以至于多年后他成了律师,还是无法摆脱这段记忆。其实汉娜是个文盲,但她宁愿被误会也不愿承认。朗读是她接触世界的唯一方式,也是她最深的自卑和秘密。
► 文盲的秘密为什么比终身监禁更可怕?
八年后再相遇,米夏在法庭上看到了汉娜。她成了战犯被告,被指控在纳粹集中营当看守时导致数百名犹太人死亡。
最让人揪心的是,当同案其他看守把主要责任推给汉娜,说一份关键报告是她写的时候。米夏知道汉娜根本不识字,根本写不了什么报告!但汉娜宁愿认下这桩重罪,也不愿当众承认自己是文盲。
那种羞耻感对她来说,比坐牢更难以承受。看到这里我真的想问,到底什么是真正的罪与罚?
► 纳粹看守也有值得同情的地方吗?
在审判中汉娜反问法官:“换了你,你会怎么做?”这句话直接拷问每个人的良心。
她只是庞大国家机器中的一个小螺丝钉,在执行自己被赋予的“职责”。当然这不是为她开脱,但确实让我们思考:在那种环境下,个体到底有多少选择?🤔 电影没有简单把她塑造成恶魔,而是展示了人性的复杂面——她既是罪犯,也是一个有情感、会脆弱的人。
► 朗读如何成为两个人的救赎?
米夏后来明白了汉娜的秘密,他开始给狱中的她寄朗读磁带📼。这一读就是十年。
对这些磁带,汉娜不仅听,还跟着学,最终学会了阅读和书写。朗读成了两个人特殊的连接方式,也是一种相互的救赎。不过救赎从来不是完美的,米夏始终没有给汉娜回信,那种距离感一直存在。
► 我们该怎么看待《朗读者》?云哥的一点建议
看《朗读者》千万别期待简单的答案,它就是要让你不舒服,让你思考那些没有解的问题。关于爱情、罪恶感、个人选择和历史责任。
凯特·温斯莱特的表演确实厉害,她把汉娜的自尊、脆弱和固执都演活了。看电影时最好专注些,因为很多情绪都在细微的表情和眼神里。
我觉得这部电影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没有简单评判谁是好人坏人,而是让我们看到: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局限里做选择,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秘密和伤痕生活。
最后汉娜选择了自杀,也许对她来说,这是唯一的解脱方式。而米夏,终于学会了面对过去,并把它讲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