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兽》影评:经济转型下的家庭之痛,人性善恶如何界定?

《老兽》影评:经济转型下的家庭之痛,人性善恶如何界定?

在当代华语电影的现实主义谱系中,2017年由周子陽执导的《老兽》无疑是一部令人震撼的作品。这部荣获第5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最佳原著编剧等大奖的影片,以粗粝生猛的镜头语言,呈现了经济转型期一个中国家庭的分崩离析,直指人心。

​# 经济浪潮中的“困兽”挣扎 🎬​

影片故事发生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主角老杨(涂们饰)曾是财富激荡时代的乍富阶层,如今已破产多年赋闲在家。导演周子陽作为鄂尔多斯人,创作灵感源自家乡发生的真实案例——子女绑架老父亲。这种最亲密关系的撕裂,成为影片探讨当代社会价值观异化的切入点。

《老兽》影评:经济转型下的家庭之痛,人性善恶如何界定?

老杨这个角色是中国电影史上少有的复杂形象:他好赌博、爱吹牛、找“小三”,对病重的老婆不闻不问,甚至偷走妻子的救命钱;但同时他又疼爱孙子、接济老朋友,让人又爱又恨。这种​​道德上的模糊性​​正是影片最深刻的地方,它拒绝简单的好坏二分,迫使观众直面人性的复杂本质。

​# 家庭伦理崩塌的时代寓言 👨👩👧👦​

影片的核心冲突始于老杨挪用妻子手术费,子女们忍无可忍之下绑架了父亲,老杨则一怒之下将子女告上法庭。这出荒诞闹剧背后,折射的是中国式家庭复杂性的体现。

值得深思的是,影片并没有简单地将子女塑造为纯粹的“恶人”。老杨拿走的部分钱是为了帮助有恩于自己的老朋友,体现“知恩图报”的传统道义;而子女们迟迟不肯各自掏钱为母亲手术(儿媳甚至扬言给完钱就离婚),同样暴露了​​物质主义对亲情关系的侵蚀​​。

导演周子阳通过这个家庭悲剧,反思了当下社会的一种畸形价值观:“不管在大城市还是偏远农村,越来越多人把金钱当成了衡量人是非成败的唯一标准”。这种价值观异化导致代际关系“塌方”,传统家庭伦理在经济转型期面临严峻挑战。

​# 涂们:金马影帝的“无痕迹”表演 👏​

谈到《老兽》,不得不提涂们神级般的表演。这位曾经的“草原王爷专业户”,在57岁时成功转型,以​​沉浸式演出​​塑造了中国电影史上一个令人难忘的角色。

涂们的表演精湛在于细微处的把握:一场戏中,老杨被揍后接到女儿电话说手术钱凑齐了,涂们即兴加入了扔烟、捡烟、闻烟到抽烟的动作,将角色从颓丧到喜悦的情绪转变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无痕迹的举手投足​​,使老杨这个角色既有令人咬牙切齿的可恨,又有让人心生同情的可怜。

金马奖评审团的获奖评价极为准确:“饰演了风光不再但还作困兽之斗的老人,他的精彩演出是本片的灵魂”。值得一提的是,颁奖当晚摄像机捕捉到涂们在座位上打盹的画面,醒来后他却捧得了最佳男主角奖杯,成为金马史上的有趣瞬间。

​# 超现实手法下的深刻写实 🎥​

《老兽》在电影语言上的尝试同样值得称道。周子阳采用现实与超现实结合的手法,在影片中植入了白马、骆驼、乌鸦等意象,为影片勾勒出一幅荒原图景。

导演解释说:“用超现实的手法能够更加深邃地写实。影片里出现动物的生命都受到了压迫,它们也在困境中挣扎,这是从另外一条线完成对电影主题的阐释”。这种​​双重叙事策略​​使影片超越了简单的社会写实,获得了更高的艺术维度。

比利时摄影师马蒂亚斯·德尔沃的镜头游离在现实与超现实主义之间,为观众呈现了一个无滤镜的凛冽全景。而大忘杠乐队宋雨喆的配乐,用类似“动物世界”的方式,展现了底层小人物的生存法则,强化了影片的荒诞感和悲剧性。

​# 结语:时代洪流中的个体命运 🌊​

《老兽》的价值不仅在于它讲述了一个家庭悲剧,更在于它通过这个悲剧,折射了​​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价值冲撞和信仰缺失​​等社会根源问题。影片如一把锋利的刀子,划破所有阻挡,让观众看到了挣扎在时代迷局之下的小人物痛苦迷茫又矛盾的内心。

在老杨这个角色身上,我们看到了自身与时代的影子——每个人都是善恶兼具的矛盾体,大家都在生活里挣扎,承受着这个时代带来的压力。这也是为什么观众能够从老杨这个“老混蛋”身上,既看到令人恨到骨子里的行为,又产生同情到心坎里的情感。

《老兽》作为周子陽的导演处女作,展现了中国年轻影人直面现实的勇气和艺术表达的成熟度。它不讨好观众,不回避矛盾,而是以近乎残忍的冷静,让我们审视这个时代和我们自己。这正是中国电影需要的力量与深度。

添加回复: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