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上行舟》影评:为何被称为影史疯狂之作,菲茨卡拉多代表了什么,电影哲学深度解析

大家好!✨ 云哥今天想和大家聊一部光是拍摄过程就堪称传奇的电影——德国导演沃纳·赫尔佐格(Werner Herzog)在1982年推出的《陆上行舟》(Fitzcarraldo)。这部电影豆瓣评分挺高,还拿到了第35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很多朋友可能光听名字就觉得好奇,船怎么在陆地上走呢?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赫尔佐格为了拍这部电影,居然​​真的在亚马逊雨林里把一艘重达340吨的蒸汽船拖上了一座山​​!这背后到底是怎样的偏执与梦想?这部电影又想表达什么?今天云哥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

🤯 疯狂的拍摄:电影本身就像一场行为艺术

说到《陆上行舟》,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或许不是成片剧情,而是它那​​几乎疯狂的拍摄过程​​。导演赫尔佐格坚持“真实”,拒绝使用模型或特效,愣是带着剧组深入秘鲁亚马逊雨林,耗时近四年才完成。

拍摄过程堪称灾难重重:原定男主角杰森·罗巴兹(Jason Robards)因患阿米巴痢疾退出;滚石乐队主唱米克·贾格尔(Mick Jagger)原本饰演配角,也因乐队巡演不得不离开。最后,赫尔佐格找来了与他多次合作、同样以“疯狂”著称的​​克劳斯·金斯基(Klaus Kinski)​​ 担纲主演。

最大的挑战,就是​​真的用滑轮系统将一艘320吨的蒸汽船拖过40度陡坡的山脊​​。期间绳索断裂、船身滑落险些造成人员伤亡,一名剧组人员甚至被毒蛇咬伤后​​自己用链锯锯断了脚​​才保命。这些艰难险阻,某种程度上也成了影片精神的一部分。

🎬 故事梗概:一个为歌剧痴狂的梦想家

电影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的南美秘鲁。​​爱尔兰裔白人菲茨杰拉德​​(克劳斯·金斯基 饰),被当地人戏称为“​​菲茨卡拉尔多​​”(Fitzcarraldo),意思是“​​无谓事物的迷恋者​​”。

《陆上行舟》影评:为何被称为影史疯狂之作,菲茨卡拉多代表了什么,电影哲学深度解析

他是个​​歌剧狂​​,尤其痴迷意大利男高音恩里科·卡鲁索(Enrico Caruso)。在一次有幸听到卡鲁索的演出后,他萌生了一个在常人看来荒谬绝伦的梦想:​​在亚马逊丛林深处建造一座歌剧院,并邀请卡鲁索来演出!​

为了筹集这笔巨额资金,他涉足了当时最赚钱的橡胶业。他买下一块据说有丰富橡胶资源的土地,但问题在于:这片土地被一座山岭所隔,河流不通。于是,菲茨卡拉尔多想出了一个​​骇人听闻的计划:买下一艘旧蒸汽船,雇佣当地印第安人,将船拖过山岭,运送到另一边的河流上!​

这趟旅程注定充满艰险,不仅是对自然的挑战,更是对意志力的终极考验。

🤔 核心主题:偏执的梦想与“超人”意志

《陆上行舟》绝对不仅仅是一个“人定胜天”的冒险故事。赫尔佐格通过菲茨卡拉尔多这个角色,探讨了更深层的哲学命题。

很多人把菲茨卡拉尔多比作​​现代版的堂吉诃德​​,他的梦想在那些精于算计的橡胶商人看来纯粹是“疯了”。但他身上那种​​不计代价、近乎偏执的狂热​​,却散发出一种奇异的魅力。这种为了纯粹理想而奋不顾身的精神,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尼采所说的“超人”意志​​——一种超越常人理解、勇于挑战一切限制的生命力。

影片中,菲茨卡拉尔多用留声机在雨林中播放卡鲁索的歌剧,​​宏大的音乐与原始的雨林形成巨大反差​​。这似乎也隐喻着:​​极致的文明艺术(歌剧)与极致的原始自然(雨林)​​,并非完全对立,在某种极致追求的层面,它们能产生奇妙的共鸣。

👨‍🎨 导演与演员:一群“疯子”的碰撞

不得不说,赫尔佐格选择金斯基来主演真是神来之笔。​​金斯基本人极其偏执和癫狂的个性​​,几乎与角色菲茨卡拉尔多融为一体。据说在拍摄期间,金斯基的暴脾气让剧组和当地印第安群众演员都难以忍受,甚至有印第安酋长主动向赫尔佐格提出:“只要你点头,我们就帮你把他杀了。”这种真实的紧张感,也无形中为影片增添了张力。

而导演赫尔佐格呢,他在这部电影中的偏执程度,​​完全不亚于他镜头下的主人公​​。他坚持实景实拍,不仅仅是为了视觉效果,更像是在完成一种​​行为艺术般的仪式​​。他想证明,​​电影可以不是欺骗的艺术,真实的震撼无可替代​​。他自己也说:“如果放弃这部电影,我就会成为一个没有梦想的人,我不会那样苟活于世。我为这部电影而活,也将带着这部电影赴死。”

💎 如何看待最终的“失败”?

虽然菲茨卡拉尔多最终并没能建成他梦想中的歌剧院(那艘历尽千辛万苦拖过山的船最终在激流中撞毁了),但云哥觉得,这部电影的重点从来不是结果的成败。

就像​​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意义在于过程本身而非结果。菲茨卡拉尔多追求梦想的​​过程所展现出的生命激情和意志力量​​,已经超越了一切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与失败。他或许没有建成实体的歌剧院,但他​​已将歌剧的魅力以一种极端的方式“播撒”进了雨林​​,也完成了对自我价值的实现。这种​​悲壮又浪漫的“虽败犹荣”​​,正是影片最打动人的地方。

�️ 云哥的个人观点与建议

《陆上行舟》在云哥看来,是一部​​需要一定耐心和思考才能进入的影片​​。它的叙事节奏不算快,甚至有些冗长,但如果你能沉浸进去,它会带来非常独特的观影体验。

它不只是一部电影,更是一首​​关于人类梦想、偏执、疯狂与尊严的视觉史诗​​。赫尔佐格用最实在甚至笨拙的方式,追问着一些很终极的问题:​​人为什么而活?梦想的价值究竟何在?艺术的力量能有多大?​

⚠️ 需要注意的是,影片拍摄于上世纪80年代,其​​拍摄方式(尤其是对当地土著文化的呈现和剧组人员的安全风险)​​ 以今天的眼光看或许存在争议。但将其放在电影史和艺术追求的语境下去理解,会更有收获。

如果你喜欢以下类型的电影,那么《陆上行舟》很可能对你的胃口:

  • ✅ ​​观看挑战人性与自然极限的史诗冒险题材​

  • ✅ ​​对导演作者性强烈、有哲学思辨色彩的作品感兴趣​

    《陆上行舟》影评:为何被称为影史疯狂之作,菲茨卡拉多代表了什么,电影哲学深度解析

  • ✅ ​​想了解电影史上那些“疯狂”的拍摄传奇​

  • ✅ ​​能接受节奏舒缓、注重氛围营造而非强情节驱动的叙事​

总之,《陆上行舟》是一部​​纯粹、极致、甚至有些“轴”的电影​​,它关于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和一群不惜一切去实现它的人。看完之后,那句“他看到了什么?”(What did he see?)的诘问,或许也会在你心中回荡很久。

希望云哥的分享能帮你更好地理解这部电影!如果你也看过,欢迎分享你的感受哦!

添加回复: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