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兜故事》影评,为何成年人也爱看,麦太的教育方式对吗,如何理解马尔代夫谎言

✨ 第一眼:一只小猪和我们的精神内耗

咱们今天聊聊《麦兜故事》🐷。表面看是给小孩看的动画,但很多成年人,包括我,看的时候笑着笑着就沉默了,甚至鼻子一酸。它2001年在香港上映,拿了无数奖,什么法国安锡动画节最佳电影啊,还赢了同期的《千与千寻》的票房。一只粉红色、呆呆的小猪,凭什么?或许就是因为麦兜太像我们了:资质平平,生活不算富裕,有点小梦想,经常希望落空,但还是努力快乐地活着。这部电影,就像是给疲惫成年人的一个温柔拥抱🤗,让我们看到自己,也得到一点安慰。

🤔 麦兜的“蠢”背后,是另一种聪明?

麦兜常被说“死蠢”、“低能”。他最简单的愿望,像吃一碗鱼丸粗面,都会因为“没有鱼丸”或“没有粗面”而落空。他想去马尔代夫,结果妈妈只能带他坐缆车看山顶的塑料布景。他苦练奥运项目,练的却是早已失传、根本不存在的“抢包山”。这种“不行就是不行”的无奈,我们生活中太熟悉了。

但你说麦兜真的蠢吗?我觉得不是❌。他有一种特别的善良和执着。​​导演谢立文说过​​,麦兜的“蠢”,很多时候是因为他愿意相信别人,愿意用好的眼光看世界。电影里好像有句话,“他不是低能,他不过是善良”。这种品质,在精明算计的世界里,反而显得珍贵。麦兜的生存哲学,或许就是明知世界硬邦邦,也要用软乎乎的心去对待。

💖 麦太的谎言:母爱的另一种方式

麦太是单亲妈妈,她太真实了。她在菜市场砍价,打好几份工,努力维持这个家。她也会对生活无奈,说“我们这样的女人,谁不能随时挤出眼泪呢?”但她给麦兜的爱,从不打折。

《麦兜故事》影评,为何成年人也爱看,麦太的教育方式对吗,如何理解马尔代夫谎言

最经典的就是“马尔代夫谎言”🇲🇻。没钱带儿子去真马尔代夫,麦太就带他坐缆车“登机”,在山顶用塑料布模拟蓝天白云,自带饭团当飞机餐。这个善意的谎言,背后是妈妈的心酸和创造力。她不是在骗孩子,而是在有限条件里,尽力为儿子编织一个不残缺的童年。​​麦太的爱,不关于宏伟的梦想,而是具体到一餐饭、一次陪伴​​。她让我想到,父母可能都这样,自己吃尽苦头,只想把一点甜留给孩子。

🏙️ 香港味道:不只是菠萝包和茶餐厅

《麦兜故事》有很浓的“港味”🇭🇰。这种港味不只是菠萝包、鱼蛋粗面这些吃的,也不只是破旧屋邨、拥挤街景。更是一种精神气质,是很多香港普通人在狭小空间和艰难生活里,练就的乐观、坚韧和自嘲。

《麦兜故事》影评,为何成年人也爱看,麦太的教育方式对吗,如何理解马尔代夫谎言

电影里很多细节透着这种幽默和心酸。比如麦太主持烹饪节目,只有一块鸡,却能变出“纸包鸡”、“鸡包纸”等各种花样。这种“穷聪明”,是生活逼出来的智慧。电影也记录了香港的一些变迁,比如“抢包山”这种民俗的消失,让人在笑的时候,也感到一点时代走过的淡淡痕迹。

😌 我们从麦兜身上看到了什么?

看《麦兜故事》,不同年纪感受真的不一样。小时候可能光觉得好笑,长大后再看,才尝出里面的苦涩和温暖。​​麦兜最终也没逆袭​​,他长大了也就是个普通上班族,甚至成了“负资产”。但这好像也没那么重要。

他教会我们接受“有些东西,没有就是没有,不行就是不行”,但这不代表人生就失败了。​​生活的意义,可能不在于实现多么辉煌的梦想,而在于珍惜平凡日子里的那些美好瞬间​​:和妈妈一起吃一顿火鸡,为一件小事努力过,相信过。麦兜的故事暗示我们,或许成功有另一种定义,就是像麦兜那样,保持善良和乐观,普通但认真地生活。

​总的来说​​,《麦兜故事》不是那种给你打鸡血的励志片。它有点丧,但又很温柔。它让我们看到生活的难,也给我们安慰和勇气。这只小猪的故事,值得我们一看再看。

《麦兜故事》影评,为何成年人也爱看,麦太的教育方式对吗,如何理解马尔代夫谎言

添加回复: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