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热议:《雌雄大盗》为啥被捧为神作?真实原型比电影更残忍吗

​楼主(电影小白)​​:最近补课老电影,看了1967年那版《雌雄大盗》🎬。说实话有点懵,这片子豆瓣评分居然高达8.9!但它节奏慢、抢劫戏份甚至有点滑稽,最后结局还那么惨……​​它到底经典在哪​​?有没有懂的朋友聊聊?😳


​2楼(影评老哥)​​:

兄弟你这问题可问到点子上了!我研究这片子好些年了。​​《雌雄大盗》绝对是电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它可是"新好莱坞电影"的开山之作啊。要知道在它之前,好莱坞电影大多是那种​​正义必胜的套路故事​​,但这部片子完全颠覆了传统——它把两个银行抢劫犯拍得让人同情,甚至有点浪漫!

而且你得结合时代背景看:1960年代的美国,社会动荡,年轻人对政府和社会制度充满怀疑和反抗情绪。电影里邦妮和克莱德这种"反英雄"形象,正好戳中了当时年轻人的心。很多影评人都说,这部电影​​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迷茫和叛逆精神​​。


​3楼(历史考据党)​​:

补充一点:这片子可是​​基于真实事件改编的​​!历史上真实的"雌雄大盗"邦妮·帕克和克莱德·巴罗,是1930年代美国大萧条时期横行多州的银行抢劫犯。不过电影做了一些艺术加工,真实情况比电影里展现的还要黑暗和残忍。

据说真实的克莱德确实像电影里那样有点"性无能",但他们团伙实际上杀害了至少9名警察,抢劫手法也特别暴力。1967年电影上映时,很多老一辈美国人都还记得当年的真实案件,所以观看时的感受特别复杂。


​4楼(美学分析姐)​​:

我从电影技法角度说两句!《雌雄大盗》最牛的是它的"​​暴力美学​​"处理。特别是结尾那段枪战戏,导演用了慢镜头表现邦妮和克莱德被乱枪打死的场面,既残酷又有一种奇异的美感🎭。这种表现手法在当时特别前卫,影响了后来很多导演,比如吴宇森的电影风格就受这个影响很大。

而且你们注意到没有?电影里经常用​​自然光拍摄​​,画面看起来特别真实,不像传统好莱坞电影那样总是打光完美。这种纪实感让电影更有冲击力。


​5楼(角色研究控)​​:

我觉得最绝的是​​人物塑造​​!邦妮和克莱德不是传统的"坏人",他们有着复杂的性格和动机。克莱德这个角色特别有意思——他抢银行不是因为天生邪恶,某种程度上是​​对社会不公的一种反抗​​。

有个经典场景:他们遇到一个因银行收走房子而无家可归的农民,克莱德居然让农民用他的枪对着银行招牌发泄,还说"我们是抢银行的",那种神态既有天真又有对社会的不满。这种复杂的角色塑造,让观众很难简单地恨他们。


​6楼(社会观察家)​​:

说到社会意义,这部电影其实​​反映了美国大萧条时期的社会矛盾​​。当时很多银行无情地收走农民的土地和房屋,导致民怨沸腾。邦妮和克莱德抢劫银行的行为,某种程度上被民众视为"劫富济贫"的义举——电影里有个细节,他们抢银行后,有些穷人甚至为他们欢呼。

这正是电影高明的地方:它​​不是简单地说抢劫是对的​​,而是通过这种极端案例,让观众思考社会问题、法律正义与道德困境之间的复杂关系。


​7楼(电影比较君)​​:

如果你们喜欢《雌雄大盗》,推荐再看看《末路狂花》和《天生杀人狂》——这两部片都明显受到了它的影响。不过说实话,​​开创性的作品总是最珍贵的​​,后来者再多也只是在模仿。

值得一提的是,《雌雄大盗》在1967年上映时其实争议很大,很多保守的评论家批评它"美化暴力"。但时间证明了它的价值,现在它已经被公认是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了。


​楼主(电影小白)​​:

谢谢各位大佬!这么一看终于明白了它的价值所在。原来这部电影不只是讲两个强盗的故事,还有这么多深层含义和电影创新。准备二刷了!👍

最后好奇一问:​​真实的邦妮和克莱德到底是怎么死的​​?和电影里一样吗?


​8楼(历史考据党)​​:

楼主问到这个,真实历史比电影还残酷——1934年5月23日,真正的邦妮和克莱德在路易斯安那州一条乡村公路上被警方伏击,​​身中50多发子弹当场死亡​​。当时他们已经被多州通缉多年,警方用了各种手段才追踪到他们。

有趣的是,电影上映后,费·唐纳薇饰演的邦妮戴的贝雷帽成了时尚单品,在美国卖到脱销。谁能想到一个女劫匪的造型会引领时尚呢?这也说明了这部电影的文化影响力有多大。

​电影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够让我们通过一个看似简单的犯罪故事,​​思考更深层的社会问题和人性复杂性​​。这就是为什么过了半个多世纪,我们还在讨论《雌雄大盗》的原因。

添加回复: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