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灵公主》影评:人与自然真的能和平共存吗,宫崎骏给出了什么答案

宫崎骏的《幽灵公主》在时隔28年后,居然以4K修复版的形式登上了内地大银幕!这部1997年就斩获日本影史票房冠军的神作,豆瓣评分高达8.9,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很多人第一次看可能觉得这就是个“环保主题”的动画,但细细品味后你会发现,宫崎骏老爷子想说的,远不止这些。

🔍 故事背后:生存与破坏的永恒命题

电影的故事设定在日本室町时代。少年阿席达卡为保护村庄,射杀了邪魔化的野猪神,自己却因此遭到诅咒。为寻求解咒之道,他一路西行,偶然卷入了人类炼铁城“达达拉”与森林神兽之间的激烈冲突。

宫崎骏曾明确表示,《幽灵公主》​​并非简单的“环保寓言”​​。他并没有把人类描绘成纯粹的反派,把自然代表写成绝对的正义一方。他更着力于展现的是人类与自然之间那种​​深刻且可能无法调和的矛盾​​。

达达拉城的女首领黑帽大人(幻姬)为了收容被社会抛弃的麻风病人、妓女等弱势群体,带领他们开山伐木、炼铁求生。她的行动破坏了森林,但其动机是为了让这群“边缘人”能活下去,拥有立足之地。而森林中的野猪神乙事主,同样是为了守护家园而战。​​没有绝对的善恶,只有为了生存而做出的不同选择​​,这种道德的模糊性,正是宫崎骏思想深度的体现。


🌳 山兽神:自然法则的永恒象征

电影中​​山兽神(麒麟兽)​​ 的设定极为精妙。它并非传统意义上保佑众生的神明,而是​​生命本身​​的象征,同时掌管着生与死。它踏过之地,草木瞬间繁荣又瞬间枯萎,这种设定暗示了自然的冷酷与公正——它不作道德审判,只是遵循固有的法则运行。

人类妄想通过砍下山兽神的头颅来征服自然,最终招致了自然系统失衡后更狂暴的反噬。山兽神的死亡与重生,构成了影片最精妙的生态隐喻:​​自然的生命力不会彻底消亡,但人类的破坏会使其形态改变​​。失去头颅后,山兽神化为生命之雨复苏大地,但重生的森林已失去往日的神性,这也暗示着工业文明进程中原始自然的退场。


💪 女性觉醒:宫崎骏笔下的坚韧力量

《幽灵公主》中的​​女性角色绝非陪衬,她们是叙事的主体,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这在当时的动画作品中是相当罕见的。

  • ​幽灵公主小桑​​:她被人类遗弃,由狼神莫娜抚养长大。​​她不是等待王子拯救的公主​​,而是身披兽皮、与狼为伴、誓死守护森林的战士。她的挣扎源于身份的割裂——既非人类,也非神兽。她那句“我喜欢阿席达卡,但不会原谅人类”的宣言,交织着情意与恨意,是其复杂内心的真实写照。

  • ​黑帽大人(幻姬)​​:这是一个极其复杂又充满魅力的角色。​​你很难用简单的“好”或“坏”来评价她​​。她是为弱势群体开辟生存空间的保护者,也是不惜弑神、向自然宣战的掠夺者。她理性果敢,领导着达达拉这个独特的“女性乌托邦”。

  • ​达达拉的女性群像​​:炼铁厂里,女工们赤脚踩动风箱,麻风病人用残肢紧握铁锤。她们的笑声能刺破战火,她们能用嘘声嘲讽父权社会的歧视(如武士叱骂“女子无状”时)。​​她们用双手掌握自己的命运​​,展现了女性在困境中互助与坚韧的力量。


🤔 如何看待结局:共存而非和解

电影的结局并非传统的大团圆。小桑没有留在人类世界,而是选择回到森林;黑帽大人失去了手臂,但表示要重建达达拉城;阿席达卡则选择留在人类城镇,并告诉小桑:“你住在森林,我住在达达拉,我们一起活下去吧。”

​这暗示了一种可能的共存之道:不是一方消灭或完全接纳另一方,而是在承认差异和伤痕的基础上,保持距离却又彼此惦念的守望​​。森林不再是原来的森林,人类也付出了代价,但新芽终将在焦土中萌发,生命会找到自己的出路。宫崎骏拒绝提供廉价的解决方案,这种充满东方智慧的生存哲学,让影片的思考超越了时代。


✨ 为什么今天看依然震撼?

近30年过去了,《幽灵公主》非但没有过时,其现实意义反而愈发凸显。我们今日面临的​​亚马逊雨林大火、全球气候变化、核污染水排放等生态困境​​,何尝不是黑帽大人当年所面临“要饭碗还是要良心”两难抉择的扩大版和升级版?

宫崎骏的伟大在于,他并未简单地指责“人类是坏蛋”,而是深刻地揭示了这种困境的复杂性。他通过阿席达卡这个“中间人”的视角,告诉我们​​重要的不是彻底消灭矛盾,而是学会“用清澈的眼睛看清真相”​​,并在认识到世界的不完美后,依然怀揣“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念。

所以啊,如果你还没看过《幽灵公主》,真的值得去找来看一看。它不仅能让你享受到宫崎骏巅峰时期的手绘美学和久石让震撼的配乐,更能带你进行一次深刻的思考。​​它或许不能给你明确的答案,但一定能让你有所触动,有所收获。​

添加回复: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