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哥最近重温了冯小刚导演的《芳华》,心里还是堵得慌😔。好多朋友看完都问,刘峰这么好的人,为啥就没好下场呢? 这电影到底想讲啥?今天咱就抛开那些高大上的理论,就像朋友聊天一样,聊聊这部电影为啥让人这么难受又放不下。
—————————————————————
► 《芳华》讲的到底是个啥故事?
简单说,《芳华》就是讲70-80年代部队文工团里一群年轻人的青春往事🎬。核心人物是两个“好人”:一个是公认的“活雷锋”刘峰(黄轩 饰),什么脏活累活都抢着干;另一个是出身不好、老被排挤的何小萍(苗苗 饰)。电影前半段是文工团里的阳光灿烂,练功、排练、那些懵懵懂懂的感情💃;后半段急转直下,因为一个“触摸事件”,刘峰被批判、下放,甚至上了战场,何小萍也命运坎坷。原来身边的战友,随着文工团解散和时代变迁,人生道路彻底分叉,让人唏嘘不已。
—————————————————————
► 刘峰是“真好人”还是“假圣人”?
刘峰这人,好得让人心疼,也好得让人有点“不信”。他帮战友带东西,吃饺子专挑破的,甚至把进修的机会让给别人。但他的善良和奉献,在集体中既被颂扬,也被孤立。大家好像一边享受他的好,一边又暗暗期待这个“完美模范”出错。
所以当他对心仪的女团员林丁丁表达爱意(就是那个“触摸事件”),整个集体迅速变脸,批判他、羞辱他。好像批倒他,就能证明自己没那么糟,证明圣人也会犯错。云哥觉得,电影在这点上挺残酷的,它展示了集体无意识的恶,以及善良在不合时宜的环境里,多么脆弱。
—————————————————————
► 何小萍的悲剧,仅仅因为出身吗?
何小萍来到文工团,以为能重新开始,但她“身上有味儿”、她偷穿军装照相……这些事让她始终是集体中的“异类”,被嘲笑、被欺凌。她其实代表了那种无法融入、始终被排斥的孤独。她对刘峰的善意格外珍惜,因为同是天涯沦落人。
但她的悲剧又不止于出身。当她目睹刘峰的遭遇,对集体最后一点幻想破灭后,心也就“凉”了。后来她上了前线,成为战地护士,见证了更多残酷,最终精神崩溃。电影里她在月光下独自起舞那段,真是美得让人心碎,也孤独得让人绝望。
—————————————————————
► 电影里的战争场面为啥那么震撼?
《芳华》里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戏份不算长,但那六分钟长镜头拍出的战场,真实又血腥💥。断肢残臂、血肉横飞,和文工团里的歌舞升平形成巨大反差。冯小刚说过,拍战争不是歌颂战争,而是让大家看到它的残酷和平静生活的可贵。
刘峰在这场战争中失去了一只胳膊,他救不了的战友死在他怀里。战争粗暴地撕碎了所有青春的幻梦,也改变了所有人的命运轨迹。这段处理,没啥主旋律歌颂,就是赤裸裸的残酷,看得人喘不过气。
—————————————————————
► 电影和小说原著比,改了啥?
电影改编自严歌苓的同名小说,严歌苓自己就有文工团经历。但电影其实“柔和”了很多。小说里对人性阴暗、时代悲剧的刻画更深刻、更刺痛,每个人的结局也更苍凉。
电影则更侧重怀旧和青春的美好回忆,用温暖的色调拍文工团的生活,甚至有点“滤镜感”。冯小刚说“芳”是芬芳,“华”是缤纷,想留住青春年华的美好。所以有的人觉得电影后半段转折有点仓促,人物命运匆匆交代。这可能就是导演的选择吧,他想致敬和缅怀的成分,多过批判和揭露。
—————————————————————
► 《芳华》到底值不值得看?豆瓣高分为啥?
《芳华》在豆瓣有7.9分,算是冯小刚近年评分最高的电影。云哥觉得它值得看,因为它不只是一部电影,更是一代人的记忆和反思。它让你看到:
- •
青春的脆弱与残酷:青春不都是美好,也有排挤、背叛和遗憾。
- •
时代的洪流与个人的渺小:大时代下,个人命运如同浮萍,无法自己掌控。
- •
善良的代价与坚守:做好人可能很难,但总有人选择善良。
电影里的文工团、军装、老歌、舞蹈,对父母那辈人来说是致命的“回忆杀”🎵。据说很多平时不进电影院的叔叔阿姨都去看了。对年轻人来说,它则是一个窗口,去看看父辈们曾经怎样年轻过、爱过、痛过。
💡 云哥的最后一点感想
《芳华》看完,心里堵,不是因为故事多悲惨,而是因为它太真实了。这种真实不是剧情的真实,是人性的真实:我们可能都曾在集体中无意地伤害过“刘峰”,也可能曾是渴望融入的“何小萍”。电影没有给出简单的答案,它只是展示了那段岁月,以及岁月过后,每个人带着伤痕继续生活的样子。
最后,刘峰和何小萍在蒙自的小车站重逢,相依为命。旁白说:“他们从未结婚,却待人温和,彼此相偎一生。” 这个结局,或许是对所有苦难最后的、也是唯一的温柔吧。
所以,如果你还没看,云哥觉得可以找个时间看看。备好纸巾,它不一定会让你哭,但一定会让你想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