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白红三部曲》影评:自由是什么,平等如何实现,博爱可能吗

聊聊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蓝白红三部曲》吧。很多朋友一听“艺术电影”就觉得头大,觉得晦涩难懂,闷得发慌😅。但这三部曲或许是个例外,它被很多人看作是进入艺术电影世界的绝佳入门选择,在通俗性和艺术性之间找到了奇妙的平衡。云哥第一次看的时候,也是半懂不懂,但那种直击心灵的震撼,到现在都记得。

✨ 颜色不只是颜色,更是理念

《蓝白红三部曲》的灵感来源于法国国旗的三色,分别象征着自由、平等、博爱这三种理念。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曾说,如果出资方是德国,片名可能就变成“黑红金”了。这当然是一句玩笑话,但也说明颜色在这里更像是一个载体,承载的是导演对现代人精神和道德困境的深刻探索。

每部电影都是一个独立的故事,但导演又通过一些细微的线索和意象,巧妙地构建了一个共通的世界。比如,一位佝偻着腰、费力扔瓶子的老妇人,就在三部电影中都有出现,她仿佛一个沉默的旁观者,见证着剧中人物的悲欢离合。

🔵 《蓝》:自由的重量与囚禁

《蓝》是三部曲的第一部,由朱丽叶·比诺什主演。她饰演的朱莉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丈夫和女儿,生活瞬间崩塌。电影探讨的是“自由”——一种以巨大失去为代价换来的自由。

朱莉试图摆脱一切与过去有关的事物:卖掉房子、扔掉丈夫的乐谱。但你会发现,外在的束缚消失了,内心的囚笼却依然存在,无尽的悲伤和回忆如影随形。影片中无处不在的蓝色调,就像这种情绪的视觉化,时刻包裹着她。

影片中有一个细节让我印象很深,朱莉把雪白的方糖一角浸入咖啡,看着它慢慢被渗透,整整5秒。这个看似无意义的动作,或许正透露了她内心想要逃离一切的渴望。

后来,朱莉发现丈夫生前已有情人,而且对方怀有身孕。这个残酷的真相反而成了一种奇特的解脱,让她最终能参与完成丈夫的遗作,并开始接纳新的情感。所以,《蓝》或许在说,真正的自由,不是抛弃一切,而是在经历巨痛后,依然有勇气重新拥抱生活,并与他人建立联结。

⚪ 《白》:平等的执念与扭曲

《白》的故事则带有更多的戏剧性,甚至有些黑色幽默。它讲述了一位波兰理发师卡洛,在法国因为性无能和经济窘迫被妻子抛弃,历尽艰辛回到波兰后发迹,然后精心设计一场骗局来报复前妻,以求获得“平等”的故事。

这部电影里的“平等”显得格外反讽和复杂。卡洛对平等的追求,最初源于在婚姻关系中的自卑和羞辱感。当他通过不光彩的手段致富后,他追求的“平等”变成了某种扭曲的、想要操控和报复的权力感。

电影结尾,前妻多明妮戈被陷害入狱,她隔着监狱窗户向卡洛打手势,表示愿意留下和他在一起。卡洛流下了眼泪。这结局让人心里很不是滋味,这种通过操纵和报复换来的“平等”,真的是爱吗?还是说,它恰恰揭示了在没有真正理解和尊重的前提下,对“平等”的执着追求可能会变得多么荒诞和悲哀?

🔴 《红》:博爱的可能与救赎

《红》作为三部曲的终章,通常被认为是最为温暖和充满希望的一部。它探讨的是“博爱”。故事围绕一位年轻模特瓦伦蒂娜和一位退休老法官展开。瓦伦蒂娜偶然撞伤了老法官的狗,从而进入了他孤僻的生活。她发现老法官有一个古怪的癖好:窃听邻居的电话。

老法官年轻时曾遭受背叛,因而对人性感到失望,通过窃听冷眼旁观着人性的种种弱点。瓦伦蒂娜的善良和真诚,像一束光照进了他灰暗的世界,两人发展出一段忘年交。最终,老法官选择自首,实现了自我的救赎,也重新燃起了对他人的信任。

影片中还有另一条平行线索,一位名叫奥古斯特的年轻法律系学生,他的经历几乎是老法官年轻时的翻版。这种命运的呼应暗示了人类情感的普遍性和代际之间的微妙联系。

影片的结局非常巧妙,一场海难让三部电影的主要角色都成了幸存者,他们的命运在这一刻交织在一起。瓦伦蒂娜和奥古斯特也终于相遇。这个结局充满了象征意义,仿佛在说:尽管人生充满痛苦和孤独,但博爱是可能的,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联结,能够带来救赎和希望。

📊 三部曲对比一览表

特点

《蓝》 (Blue)

《白》 (White)

《红》 (Red)

​主题​

自由

平等

博爱

​主角​

朱莉(朱丽叶·比诺什)

卡洛(泽比纽·扎马洲斯基)

瓦伦蒂娜(伊莲娜·雅各布)

​核心冲突​

丧亲之痛与自我解脱

婚姻破裂与扭曲报复

隔代沟通与人性救赎

​色彩象征​

忧郁、悲伤、记忆

纯洁、荒诞、空虚

温暖、希望、联结

​结局氛围​

释然与新的开始

反讽与泪水的交织

希望与命运的相遇

💡 怎么看这三部曲?云哥的一些建议

如果你想尝试观看《蓝白红三部曲》,云哥这里有点小建议希望能帮到你:

  1. 1.

    ​按顺序观看​​:虽然三部电影故事独立,但按《蓝》、《白》、《红》的顺序看,能更好地感受情绪和思想的递进与升华。

    《蓝白红三部曲》影评:自由是什么,平等如何实现,博爱可能吗

  2. 2.

    ​留意细节和符号​​: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里,灯光、颜色、声音、甚至一个重复出现的道具(比如那个扔瓶子的老奶奶),都可能富含深意。多看几遍,或许会有新发现。

    《蓝白红三部曲》影评:自由是什么,平等如何实现,博爱可能吗

  3. 3.

    ​别怕“看不懂”​​:艺术电影很多时候感受比完全理解更重要。不必强求立刻抓住所有隐喻,先让自己沉浸在那个情绪和氛围里。

    《蓝白红三部曲》影评:自由是什么,平等如何实现,博爱可能吗

✍️ 最后的个人想法

《蓝白红三部曲》之所以能成为影史经典,绝不仅仅是因为它们概念上的巧思。更在于基耶斯洛夫斯基用他深邃的洞察和独特的电影语言,触碰到了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关于爱、孤独、痛苦、救赎的共同体验。

虽然电影探讨的理念很宏大(自由、平等、博爱),但故事的切入点都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情感困境。我们或许没有经历过朱莉那样的惨痛失去,但大概能体会那种被回忆困住的感觉;我们可能不像卡洛那样极端,但或许也曾在意过关系中的“公平”;我们未必会遇到一个窃听邻居的老法官,但我们都渴望被理解、被信任,并愿意去理解和信任他人。

最终,这三部曲让我觉得,自由、平等、博爱这些大词,并非遥不可及的政治口号或抽象概念,它们其实深深植根于我们每一天的日常生活,我们的每一次选择,我们与他人的每一次联结之中。这或许就是伟大电影的力量,它让我们审视生活,也关照内心。

添加回复: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