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说到丧尸片🎬,大家可能想到的都是《生化危机》那种打打杀杀,或者《行尸走肉》那种末日求生。但2018年上映的这部《零号病人》(Patient Zero)有点不一样,它虽然也有丧尸追人,但更想让你想想背后的人性事儿。豆瓣评分不算高,但为啥不少观众觉得它有点意思?小赵这就和大家聊聊。
🤔 故事讲了个啥?
电影说的是未来某天,一种“超级狂犬病毒”席卷全球,感染的人会变得贼有攻击性,但好像又不算完全死了,成了一个新物种“异种人”。幸存的人类呢,躲在一个军方保护的地下基地里。
男主叫罗杰(也有地方翻译成阿根或安德鲁),他是个关键人物。他被咬过但没变异,反而成了唯一能听懂“异种人”语言的人。他的妻子不幸被感染了,他拼命想找到传说中的“零号病人”(第一个感染者),指望用TA的血液搞出解药救老婆。
但事情没那么简单,他们抓到一个特别的感染者——哲学教授彼得·汤森。这家伙贼冷静,还能抽烟聊天,甚至反过来质问人类:你们觉得你们杀动物吃就高尚吗?我们感染你们咋就不行了?结果发现,审问他根本就是个圈套,人家是故意被捉,用身上的追踪器引来大批异种人端了人类老巢。最后更惊人的是,男主自己居然成了异种人眼中的“零号病人”,这设定挺反转的。
🧠 这片子有啥不一样?
- •
玩起了“哲学辩论”:别的丧尸片忙着打打杀杀,这片里的大反派彼得·汤森却爱跟你讲道理。他质疑人类的道德双标,让人觉得“呃,好像有点道理?”,增加了深度,但也可能让只想看爽片的人觉得闷。
- •
“零号病人”概念反转:找着找着,发现自己成了目标,这种设定挺少见的,算是影片的一个记忆点。
- •
场景比较“省”:很多戏都在地下基地拍,感觉像个“室内剧”,大场面不多。这可能让期待看野外求生或城市大战的观众有点失望,但也可能更聚焦人物对话和心理博弈。
😈 角色为啥让人有印象?
片子里的人,没几个是完美的,感觉更真实。
- •
男主罗杰:他深情,为了救老婆豁出去了,但他也会害怕、自私,甚至和女科学家吉娜有点暧昧。这种复杂感挺接地气的。
- •
哲学教授彼得·汤森:他绝对是亮点!作为反派,他不光会吓人,还会用一套歪理邪说动摇你的想法,让你思考“到底谁对谁错”。演员演得也带感,冷静中透着疯狂。
- •
其他幸存者:比如军方的人,一开始保护大家,但危急关头也会为自保干出损事,展现了人在极端状态下的自私。
💡 电影到底想聊点啥?
它不只是讲病毒多可怕,更像一面镜子照照咱们自己。
- •
人性的灰色地带:电影里没绝对的好人坏人。幸存者会内斗、撒谎;异种人残忍,但人类为了生存做的事,有时也挺冷血。好像在问:面对生存,你的道德底线能守多久?
- •
“病毒”就在心里? 哲学教授有句台词大概意思是:真正的病毒是人心里的狂怒。这或许暗示,外部灾难只是引爆了人内心已有的恐惧、愤怒和自私。
- •
偏见与恐惧:人类把异种人当怪物,锁起来研究,甚至起外号。这种“非我族类”的排斥和恐惧,是不是也很熟悉呢?
👍 优缺点,小赵咋看?
我觉得好的地方:
- •
想法挺有野心,愿意在丧尸类型片里加入哲学思考,敢这么做就值得鼓励一下。
- •
哲学教授这角色塑造得成功,是全片最吸睛的部分。
- •
一些情节设定有反转和悬念,能勾起人看下去的欲望。
可能让人吐槽的地方:
- •
节奏有时有点怪,一些剧情转折稍显生硬,或者没深挖下去。
- •
地下基地的场景看多了会有点闷,喜欢大场面的观众可能会觉得不够刺激。
- •
对于“病毒设定”、“异种人社会”是咋回事,解释得不是特别清楚,有点云里雾里。
🎬 总的来看值不值得看?
如果你:
- •
看腻了纯打打杀杀的丧尸片,想换点有内涵的;
- •
能接受对话多、场景相对单一的叙事;
- •
不介意片子有点小小的重口味镜头;
那《零号病人》或许能给你带来一些新鲜感。它不完美,但它的尝试和提出的那些关于人性的疑问,值得琢磨一下。
最后小赵觉得,这部电影就像一次不太成熟但挺大胆的实验。它提醒我们,灾难面前,最可怕的有时不是怪物,而是展露无遗的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