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影评:观影前要准备什么,为什么看哭了,剧情真实吗

哎呀,说起《妈妈》这部电影,真是让我心里五味杂陈😢。估计很多朋友和我一样,光是听说是讲85岁老妈照顾65岁患病女儿的故事,就有点不敢看了,怕太催泪。但你知道吗,这部电影带来的感动,远远不止是流泪那么简单。

​💡 为啥说这部电影很特别?​

通常我们想的都是子女照顾生病的老人对吧?但《妈妈》偏偏反着来,讲的是高龄老妈重新扛起照顾女儿的责任。这种角色互换一下就让人心里一紧,忍不住想,要是自己家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电影里老妈有句台词特别戳我,她说“每个妈妈都是母狼,保护幼崽是天性”。85岁了还为了女儿去举哑铃锻炼身体,这种生命力真的让人动容。但话说回来,电影里这家人好像是高级知识分子,住着带院子的大房子,这种条件不是每个家庭都有的,这让我觉得他们的故事虽然感人,但可能离普通人的生活有点距离?

​🎭 两位老戏骨演得有多好?​

吴彦姝和奚美娟两位老师的表演真是绝了!👏 她们不是在演戏,简直就是把那对母女演活了。尤其是奚美娟老师演的阿兹海默症患者,从刚开始微微的健忘,到后来完全不认人,甚至出现攻击行为,整个过程看得人心疼又害怕。

吴彦姝老师也是,从个需要被照顾的“老小孩”,一下子变成坚强的守护者,那种转变让人相信母爱的力量真的可以超越年龄。不过我得说,有时候两位老师的表演太真实了,真实到让人不忍心看下去。

​🧠 电影怎么表现阿兹海默症的?​

这部电影让我第一次真正了解了阿兹海默症到底是什么样的。它不只是“老糊涂”那么简单,而是整个人的认知和记忆都被一点点蚕食掉的过程。

《妈妈》影评:观影前要准备什么,为什么看哭了,剧情真实吗

有个场景特别揪心,女儿尿失禁后沿着腿流下黄色污渍,她站在那儿不知所措,一辈子体面的教授在那一刻尊严彻底崩塌。看到这里我在想,这种病为什么偏偏找上好人呢?虽然医学上可能也解释不清楚具体原因。

电影还用了很多超现实的手法来表现患者的内心世界,比如水中镜头和父亲幻觉的出现。这些画面很美,但美得让人心碎。

《妈妈》影评:观影前要准备什么,为什么看哭了,剧情真实吗

​🌊 那些水和春天的意象​

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电影里经常出现水的意象🌊。导演之前的作品就和雨啊潮啊有关,这次也是。水有时候代表自由安宁,有时候又暗示着情感的涌动。

还有“春”的意象贯穿始终,从原来的片名《春歌》就能看出来。院子里永远有花草,文淇演的角色也象征着新生和希望。但话说回来,这些美好的意象和疾病的残酷现实放在一起,反而让人更难受了。

《妈妈》影评:观影前要准备什么,为什么看哭了,剧情真实吗

​🤔 看电影时我在想什么?​

说实话,看完电影我好几天都没缓过来。一直在想,要是我的家人得了这种病,我有没有勇气像那位老妈一样去面对?现在的我可能真的做不到那么坚强。

电影也让我想起了自己和妈妈的关系。有时候会觉得她唠叨,嫌她管太多,但想想她可能也像电影里的老妈一样,随时准备为了保护我而变成“母狼”,心里就酸酸的。

我觉得这部电影最厉害的地方不是它让你哭了,而是它让你看完后还在一直想,一直问自己这些问题。虽然有人说结尾太理想化了,但或许在生活中,我们都需要一点这样的希望和光明吧?

​我的建议是​​:看这部电影前一定要带足纸巾,最好找个朋友一起去,看完后可以聊聊感受。还有,看完电影记得给妈妈打个电话,告诉她你想她了❤️。

添加回复: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