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戏之王》影评:为什么口碑两极分化?如何评价休·杰克曼的表演?电影想表达什么?

哎呀,说到《马戏之王》这部电影,真是让人又爱又纠结啊!😅 当初我看名字还以为是那种传统马戏表演纪录片,结果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好多朋友跟我说“狼叔”休·杰克曼主演的歌舞片,值得一看吗?看完后心里五味杂陈,感觉必须得好好聊聊这部片子了。

​💡 为啥专业影评人和普通观众打分差那么多?​

这可能是《马戏之王》最有趣的地方了!你看啊,在烂番茄上专业影评人只给了55%的新鲜度,但观众评分高达90%。Metacritic上也差不多,媒体评分48/100,用户评分7.7/10。这不就跟电影里巴纳姆的遭遇一模一样嘛——精英阶层瞧不起他的马戏表演,但老百姓可爱死了!

我觉得吧,这种分裂恰恰说明了电影本身的特点:它不在乎传统叙事规则,就是要给你一场绚丽的秀!有些人追求深度内涵,但有时候咱们就是想放松一下,看看华丽歌舞不行吗?

​🎭 休·杰克曼的表演到底有多厉害?​

说真的,要不是休·杰克曼,这部电影可能真没那么大吸引力!“狼叔”这次完全颠覆了金刚狼的形象,展示了他音乐剧出身的专业功底。他能歌善舞,演技在线,把巴纳姆那个既自信又自卑、既追求梦想又容易迷失的矛盾感演得活灵活现。

我记得最清楚的是他看瑞典夜莺珍妮·林德表演那段,眼睛里既有看到摇钱树的野心,又有对上流社会的渴望,复杂得很。这种表演层次,可不是一般演员能做到的!

​🌈 电影里那些“怪人”真的存在吗?​

电影里那群“奇人异士”——长胡子的女人、侏儒将军、纹身男、黑人飞人兄妹,确实都是有历史原型的!巴纳姆的马戏团真的聚集了这样一群被社会边缘化的人。

不过电影美化了挺多,历史上巴纳姆用这些人赚钱的手段可能没那么光明正大,更多是 exploitation(剥削)而不是 empowerment(赋能)。但电影嘛,总要有些艺术加工,让这群“怪人”通过《This is Me》这样的歌曲找到自我认同,确实很感人啊!

​🤔 电影到底想说什么主题?​

表面看是讲巴纳姆发家史,但内核要深刻得多!我觉得至少有三个层次:

  • ​梦想与坚持​​:穷小子逆袭的老套路,但永远能打动人心

  • ​认同与包容​​:每个人无论多么“不同”,都值得被尊重和接纳

  • ​初心与迷失​​:巴纳姆成功后差点丢了最重要的家人和朋友

最打动我的是最后一点——巴纳姆追逐名利到最后,才发现真正的快乐来自家人的爱和朋友的陪伴。这不也是咱们现代人常常陷入的困境吗?

​🎵 歌舞场面真的值回票价吗?​

绝对值!就算你不喜欢剧情,光看歌舞表演也够本了!《This is Me》获得金球奖最佳原创歌曲不是没有道理的,那首歌响起的时候,整个电影院都在震撼。

导演以前是做特效的,所以转场特别炫酷!比如少年巴纳姆脱下帽子一转场就变成成人,还有女儿在家练芭蕾转着转着就到了舞台上的镜头,看得我目瞪口呆!这些设计让整部电影像一场连绵不断的梦境,观影体验爽到飞起!

​⚠️ 看电影前要知道什么?​

如果你打算看,我有几个小建议:

  • 别把它当严肃传记片——历史上真正的巴纳姆比电影里复杂多了,也有很多争议

  • 准备好听歌——这基本上是一部音乐剧电影,歌曲推动剧情发展

  • 可能会觉得剧情简单——故事确实不是最复杂的,但情感表达很真挚

  • ️最好看大屏幕——这种视听盛宴,屏幕越大效果越好!


我个人觉得哈,《马戏之王》就像一场华丽的烟火表演,瞬间的绚烂比深远的意味更重要。它可能不会让你思考人生哲学,但很可能让你笑着走出电影院,甚至想跟着唱两句《This is Me》🎤。

所以别管那些专业影评人怎么说,如果你喜欢华丽的歌舞、感人的故事和休·杰克曼的精彩表演,这部电影绝对值得你花时间去看!毕竟嘛,电影最重要的是什么?不就是让人快乐吗?这部电影做到了!

添加回复: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