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这样,看完《魔法公主》心里沉甸甸的,好多地方好像懂了又好像没完全懂?🤔 这电影为啥让人这么纠结,它到底讲了啥,又为啥被那么多人奉为经典甚至神作?今天咱们就一起掰扯掰扯。
► 为啥《魔法公主》让人看得似懂非懂?
宫崎骏老爷子自己都说过,他知道这部电影“很复杂”,但他不愿意把一切解释得“简单易懂”。他认为如果所有说明都简单易懂,那其中“一定用谎言省略了很多部分”。他更希望观众能直接面对他提出的问题,自己去思考答案。所以你看不懂,可能正是宫崎骏期望的,他不想给你一个现成的标准答案,而是邀请你进入这个复杂的世界一起苦恼。
这部电影揉进去的东西太多了!🤯 它不只是讲环保,更涉及了历史、种族、仇恨的传染性、生存的困境,还有那些一下子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情感。很多情节和设定,确实需要一些背景知识才能更深入地理解。
► 电影里的人和自然,到底是个啥关系?
《魔法公主》里的冲突,核心就是人和自然之间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但宫崎骏并没有把任何一方简单地描绘成绝对的善或恶。
🐺 你看黑帽大人(幻姬大人),她带领达达拉城的人砍伐森林、开采铁矿、制造武器,看起来是自然的破坏者。但同时,她又给了那些被社会抛弃的人(尤其是女性)一个安身立命之所,一个可以靠劳动活下去的家园。你能简单地说她是坏人吗?
同样,自然一方也并非全然无辜。森林中的神兽会对人类进行报复,怨恨会让它们变成可怕的“邪魔神”(タタリ神)。这种怨恨被描绘得像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会扩散和恶化。
宫崎骏想表达的,或许并不是“人类破坏自然就是坏蛋”这么简单的二元论。他说:“我们唯一能确定的是,如果人类能解决环保问题,那么全人类都一定会获得幸福。而在处理环保问题的同时,我想必须思考,过去因为不环保而带给人类的诸多不幸。”这更像是一种无奈的叹息:生存和发展,有时候就是会带来伤害和矛盾。
► 阿席达卡、小桑、黑帽大人,到底谁才是主角?
这部电影的人物设定也很有意思,他们都不是非黑即白的扁平角色。
阿席达卡的身份很特殊。他是虾夷族的后裔,这个民族在历史上被视为日本的土著绳文人,有着与后来迁入的弥生人不同的外貌特征(浓眉、须发较重)和文化。这使得他成了一个“中间人”,既不属于铁镇代表的工业文明,也不完全属于森林代表的自然世界。他的使命是“看清”(見極める),而不是单纯地选择站在哪一边。他理解人类的生存需求,也同情森林的遭遇,一直在艰难地试图调停双方不可调和的矛盾。
小桑(魔法公主) 则是一个身份认同困惑的典型。她是人类,却被山犬养大,痛恨人类并坚决地站在森林一方。她代表了那些对人类罪行感到彻底失望和愤怒,从而转向自然寻求认同的人。阿席达卡对她说“你好美”,恰恰是认可了她作为人的身份,这让她内心产生了巨大的波动。
黑帽大人是宫崎骏作品中又一个强大的女性领袖形象。她果断、勇敢、有领导力,为了自己子民的生存不惜与神为敌。她的存在,逼着观众去思考:当生存和发展成为首要任务时,道德和伦理的边界又在哪里?
► 那个结局到底算HE还是BE?森林复活了然后呢?
电影的结局非常意味深长。山兽神死了,达达拉城的熔炉之火也熄灭了。森林开始复苏,小精灵再次出现,但黑帽大人也说:“我们只能活下去。”
这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大团圆结局。仇恨和战争没有消失,阿席达卡身上的诅咒也没有完全解除,小桑依然选择留在森林,没有和人类世界和解。宫崎骏通过这个结局告诉我们:有些矛盾可能无法根本解决,但我们依然要努力地、带着伤痕地“活下去”。
森林的复活也很有意思。它象征着自然具有惊人的自我修复能力,但这种修复的前提往往是人类活动的退却。这既给了我们希望——自然比我们想象的要坚韧,也提醒着我们——人类的破坏力可能远超我们自己的想象。
这部电影的伟大,或许就在于它勇敢地呈现了这种无解的矛盾。它没有给出一个轻松的答案,而是把这种沉重的思考留给了每一个观众。看完觉得压抑、困惑,就对了,因为这本身就是宫崎骏对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最深刻的观察和拷问。它提醒我们,在追求发展与保护之间,在仇恨与理解之间,那条路从来都不好走,但我们仍需怀抱希望,努力寻找共存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