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一部一百多年前的默片,为什么到现在还能让人看得心里发毛?😰 我最近看了1922年的《诺斯费拉图》,算是明白了。这部片子不仅是电影史上第一部吸血鬼题材的恐怖片,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人类心里那些最原始的恐惧。
说实话,现在看惯了各种特效大片的我们,可能一开始会觉得这种黑白默片有点“闷”。但只要你静下心来看进去,就会被它那种独特的、直击心灵的恐怖感吸引。它不像现在的恐怖片靠突然的音效或者血腥画面吓人,而是靠光影、氛围和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诡异感”让你后背发凉。
🎬 先聊聊这部电影的“前世今生”
《诺斯费拉图》的诞生本身就挺有故事性的。导演F·W·茂瑙当时没拿到布莱姆·斯托克小说《德古拉》的版权,所以就偷偷把角色名给改了,德古拉伯爵变成了“诺斯费拉图伯爵”。结果后来还是被版权方发现,法院下令销毁所有拷贝。幸好有几个拷贝流传了下来,我们今天才能看到这部经典。
电影讲的是一个叫哈特的房地产经纪人,去喀尔巴阡山脉的一座古堡跟诺斯费拉图伯爵谈房产买卖。到了地方他发现,这个伯爵长得诡异、行为古怪,白天不见人,晚上才活动……没错,他就是个吸血鬼。哈特好不容易逃出来,吸血鬼却带着一棺材的瘟疫老鼠跟着他到了德国不来梅城。最后,哈特的妻子艾伦通过自我牺牲,利用阳光消灭了吸血鬼,救了全城,但自己也付出了生命代价。
👁️ 它到底“恐怖”在哪里?
《诺斯费拉图》的恐怖,不是那种直来直去的吓人。它的恐怖感是慢慢渗透的,主要来自几个方面:
- •
形象设计:诺斯费拉图的造型太绝了——光头、尖耳、长爪、瘦骨嶙峋,看着像人又像老鼠,还有一种死尸般的僵硬感。这种形象和后来常见的优雅吸血鬼完全不同,更原始、更让人不安。据说当时有的观众还以为演员马克斯·舒莱克本人就长那样。
- •
光影与阴影的运用:导演茂瑙简直是用光的大师。电影里吸血鬼常常先以一个扭曲夸张的影子出现,这种心理暗示比直接看到实体更吓人。高反差的黑白画面,让明亮处更刺眼,黑暗处更深邃,整个氛围就特别压抑和诡异。
- •
寓意和隐喻:这部电影不仅仅讲吸血鬼,它背后还有更深的意思。很多人觉得,吸血鬼带来的瘟疫,可能隐喻了现实中的战争、疾病(比如当时人们刚经历过的西班牙流感)带来的集体创伤和恐惧。诺斯费拉图某种程度上也像一种外来威胁的象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焦虑。
✨ 电影为啥能成为“经典”?
《诺斯费拉图》能成为影史经典,绝不是偶然:
- 1.
开创了吸血鬼电影类型:它是第一部把吸血鬼故事搬上大银幕的电影,后来几乎所有吸血鬼电影都或多或少受它影响。
- 2.
德国表现主义的代表作:这部电影深受德国表现主义艺术风格影响。这种风格不追求写实,而是强调扭曲、夸张和主观感受,用来表现人物内心的恐惧、焦虑和社会的不安特别合适。
- 3.
深刻的文化影响:它不仅是一部恐怖片,更像一个文化符号。1979年德国导演赫尔佐格重拍了它,2000年还有部叫《吸血鬼魅影》的电影,虚构了拍摄《诺斯费拉图》时导演请了个真吸血鬼来演的故事。直到2024年,导演罗伯特·艾格斯还推出了新的重拍版,这说明它的故事和形象至今仍有生命力。
🧐 看电影时,你可以留意这些点
看《诺斯费拉图》的时候,除了剧情,还可以关注一下这些方面,能帮你更好地理解这部电影:
- •
表演:注意看马克斯·舒莱克的表演。他的动作缓慢、僵硬,有种非人的感觉,把吸血鬼的怪异和恐怖演得入木三分。
- •
场景和构图:电影里有很多倾斜、不稳定的构图,看着就让人不舒服,这很好地烘托了混乱和恐惧的气氛。
- •
象征意义:试着想想电影里的元素可能象征什么。比如老鼠和瘟疫可能不只代表疾病,光明与黑暗的对抗也不只是字面意思。
💡 个人观点与观看建议
《诺斯费拉图》可能不是一部能让你“爽”到的恐怖片。它节奏比较慢,是默片,也没有颜色和对白。看它需要一点耐心和想象力。
但我个人觉得,如果你对电影史、恐怖类型片或者艺术电影感兴趣,这部片子非常值得一看。它能让你看到电影最初是如何用纯视觉语言来讲故事和营造氛围的。那种依靠阴影、角度和演员表演营造出的心理恐怖,有一种现代特效难以替代的、直击心灵的力量。
或许暗示了恐惧往往源于未知和内心,而这部电影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用最纯粹的电影语言触碰了那些人类共有的深层恐惧。
最后一点小建议: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找有配乐修复版的看。虽然原版是默片,但后来一些版本添加了根据当时资料重新谱写的配乐,音乐能更好地把你带入那个阴森的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