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影史留名的恐怖电影时,斯坦利·库布里克执导的《闪灵》(The Shining, 1980)总是一个无法绕开的经典。它根据恐怖小说大师斯蒂芬·金的同名作品改编,由杰克·尼科尔森和雪莉·杜瓦尔等担纲主演。这部影片的魅力历久弥新,其恐怖并非仅源于直观的视觉惊吓,更在于它能巧妙地潜入观众潜意识,引发深层不安与无尽思索。库布里克这位几乎尝试各类题材均能成就“山峰之作”的导演,在《闪灵》中将其对画面、隐喻和人性洞察的掌控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 1. 噩梦初启:孤寂酒店与家庭危机
影片开场,一组航拍镜头跟随一辆黄色小车在绵延山脉中行驶,最终抵达与世隔绝的“眺望酒店”(Overlook Hotel)。这趟旅程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孤立与不祥的预兆。作家杰克·托伦斯为了寻找创作灵感,同时也为摆脱现实生活中的些许失意,决定携妻子温蒂和儿子丹尼一同入住这座冬季即将封闭的酒店,担任看守员。
然而,酒店经理的介绍已埋下不祥伏笔:此地曾发生过骇人惨案,前任看守在寒冬中精神失常,杀害全家后自杀。库布里克不满足于讲述一个简单的鬼屋故事,他巧妙地将家庭内部的紧张关系与外部环境的幽闭压抑相结合。杰克作为一家之主,其日渐显现的工作压力、创作瓶颈以及隐含的性格缺陷(如曾有酗酒问题并伤害过儿子丹尼),在酒店诡异氛围的催化下,逐渐发酵成一场毁灭性的风暴。
👁️ 2. “闪灵”之力与超自然低语
片名“闪灵”(The Shining)指的是一种超自然能力,能让人预知未来、感知过去,并进行心灵沟通。在片中,丹尼和黑人厨师迪克都拥有这种“闪灵”之力。丹尼口中的隐形朋友“托尼”时常向他预警,并通过他的视角展现出诸多令人毛骨悚然的幻象,如电梯涌出的血海、237房间的神秘女人以及那对令人不寒而栗的双胞胎女孩。
值得注意的是,“闪灵”能力似乎具有遗传性,这也暗示了杰克本人可能也具备这种潜质。影片中的超自然现象是真实鬼魂作祟,还是角色精神分裂的投射?库布里克高明地保持了这种暧昧性。酒店仿佛一个巨大的意识体,利用每个人的内心弱点与过往创伤进行蛊惑。酒保罗伊德的出现,宛若与魔鬼交易;前任看守格拉迪先生则不断怂恿杰克“纠正”(惩罚)他的家人。这些幻象人物并非以狰狞面目示人,反而常常带着“和善”的伪装,如同“撒但也装作光明的天使”,这让他们的诱惑更具危险性。
⚙️ 3. 库布里克的视听魔法与隐喻迷宫
库布里克是一位追求极致完美的导演,他在《闪灵》中运用的视听语言和安排的隐喻符号达到了令人惊叹的高度。
- •
摄影与运镜:大量使用的斯坦尼康稳定器(据说该片是早期广泛应用此技术的影片之一)带来了流畅而具有压迫感的跟拍镜头,尤其在小丹尼骑着三轮车在酒店走廊穿梭时,观众仿佛亲临其境,对下一个转角充满恐惧。低角度的视角增强了神秘感和不安情绪。
- •
音乐与音效:低沉而诡异的配乐(如主题曲)和突然出现的刺耳音效成功营造出持续不断的紧张氛围。丹尼骑车时车轮在地面发出的单调声响,也与音乐配合,不断敲击观众的神经。
- •
符号与隐喻:
- •
237房间:这是影片最核心的谜团之一。关于其含义有众多解读,或指地球到月球的近似距离(与丹尼的阿波罗航天服呼应),或与数字密码(如2x3x7=42,而42这个数字在片中多次出现)及历史隐喻(如纳粹)相关。最直接的,它代表禁忌与诱惑,杰克在其中遭遇裸女并目睹其腐烂真容,象征了他被自身欲望和酒店邪恶力量所吞噬。
- •
迷宫:既是实体存在的树篱迷宫,也是心理迷宫的象征。杰克最终在其中迷失并冻毙,喻示其精神世界的彻底崩溃;而丹尼利用智慧(擦去脚印、制造假线索)成功逃脱,则代表了理智与希望对疯狂与邪恶的胜利。
- •
印第安文化元素:酒店建在印第安人坟场之上,内部有大量图腾壁画装饰。这常被解读为对美国殖民历史、种族屠杀的隐喻与谴责,酒店的邪恶部分源于这段被掩盖的血腥往事。杰克最终挥斧追杀黑人厨师,其倒在印第安图案地板上的场景,仿佛历史的重演。
- •
“只工作,不玩乐”:杰克打字机上反复出现的这句话,是其创作枯竭、精神逐渐僵化与疯狂的鲜明写照。
- •
🧠 4. 人性黑暗面与历史重压的深渊
《闪灵》的恐怖远超一般鬼怪片,它更致力于挖掘人性深处的黑暗与历史积淀的罪恶。
杰克从一个看似正常的父亲和丈夫,一步步蜕变为追杀亲人的疯子,其过程令人不寒而栗。这既可看作中年危机(对事业成败的焦虑、对家庭责任的压力)的极端爆发,也揭示了在绝对孤立环境下,人性中潜藏的恶与暴力如何被释放。影片开头提及的“唐纳小队”在雪山中因困而人相食的惨剧,与杰克一家的遭遇形成了可怕的呼应:为了“生存”(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上的自认为的生存),人可以走向何种极端。
酒店本身仿佛一个承载着过往罪恶的实体,它不仅利用了个体的心理弱点,似乎也在重复和再现历史上的暴力事件(如对印第安人的屠杀)。这使得《闪灵》在恐怖之外,增添了一层沉重的社会批判色彩。
🌟 5. 结论:为何《闪灵》成为不朽经典?
回望《闪灵》的诞生,它并非一开始就被奉为神作,甚至曾遭遇一些影评人的苛评。但时间证明了它的价值。它能成为不朽经典,源于以下几点:
- 1.
超越时代的作者印记:库布里克将其独特的哲学思考、惊人的形式感控制力和对人性深刻的洞察注入一部类型片,提升了恐怖片的艺术高度。
- 2.
多层解读的丰富性:影片充满了大量值得玩味的细节和隐喻(如237房间、数字、印第安元素等),观众每次重看都可能有新发现,引发无限解读欲望,这正是“冰山电影”的魅力。
- 3.
直击心灵的恐惧:它不止于“吓人一跳”,而是营造了一种无处不在的心理压抑感和源于人性本身的寒意。那种在华丽表象下蔓延的腐败、在亲密关系中滋生的恐怖,更能引发观众长期的、潜意识层面的不安。
- 4.
技术革新的影响:其在摄影(如斯坦尼康的运用)、音效设计等方面的探索,为后来的恐怖电影乃至其他类型片提供了重要借鉴。
《闪灵》就像片中那座眺望酒店,宏大、精美而又深不可测,充满秘密通道和回响着过往的幽灵。它邀请我们进入,却又不轻易揭示全貌,让我们在恐惧中思考,在思考后仍感战栗。它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次关于疯狂、历史与人性黑暗面的深度体验。如果你还没看过,那么请做好准备,打开这扇门;如果你已经看过,不妨再次回顾,那座雪中的酒店,或许还有你未曾发现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