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后》影评,反乌托邦预言何在,思想觉醒结局有何深意

有没有试过看一部电影,头一半差点睡着,后一半却惊得坐直身子?💤 乔治·卢卡斯这部1971年的处女作《五百年后》(THX 1138)就给我这感觉。好多朋友说看不懂,闷得慌,但它的核心问题其实挺戳人的:​​当所有情感和欲望都被药物压制,我们还算真正活着吗?​​ 今天云哥就跟大伙聊聊这部超前卫的科幻片,希望能帮到你。

► ​​为啥这部电影被称为“催眠神作”?卢卡斯想表达啥​

说它“催眠”真不怪观众。影片前半段节奏慢,对话少,满眼白色,人物都顶着小光头,表情淡漠 😴。但这正是卢卡斯刻意营造的!他想让我们体验那种被绝对理性统治的窒息感。故事设定在25世纪一个地下极权世界,人们靠服用镇静剂压抑一切情绪和欲望,像零件一样工作。主角THX 1138(罗伯特·杜瓦尔 饰)和他的女性室友LUH 3417原本也这样麻木生活,直到LUH偷偷减少两人的药量……

► ​​白色监狱与情感压抑,极权社会怎样控制人类​

这个世界控制人的方式很“软暴力”。到处是白色,秩序井然,人们没有名字只有编号 💀。广播整天播放“祝你快乐”,但那种快乐是程序化的,虚假的。性欲成了首要被抑制的东西,连情感宣泄也只能通过全息影像。监视无处不在,审判者甚至在屏幕后观看THX与LUH的亲密行为。这简直就是奥威尔《1984》的未来科技版,老大哥始终看着你!这种控制比赤裸暴力更恶心,它从根上抹杀人性。

► ​​THX与LUH的觉醒之路,欲望复苏代表什么​

药效降低后,THX和LUH经历了​​性觉醒和自由意识觉醒​​。他们的代号也暗藏玄机:THX对应“SEX”(性),LUH对应“LOVE”(爱)❤️。这暗示被压制的正是人类最本真的欲望和情感。他们的反抗始于这种最原始的生命冲动,但也因此立刻被系统判定为失控和犯罪。这种觉醒过程虽然缓慢,却展现了人性无法被彻底磨灭的微光。

► ​​逃向落日结局是希望还是绝望,开放式结尾怎么看​

THX最终历尽艰险逃出地下世界,爬向地表。电影结尾,他站在一轮西沉的红日下,凝视远方 🌅。字幕升起,没交代他后续命运。这个开放式结尾争议很大!有人认为这代表希望和自由,他终于逃脱;也有人觉得落日景象悲凉,外面世界或许同样残酷,他的未来依旧迷茫。但正是这种不确定性,留给观众巨大思考空间。

► ​​从票房惨败到 cult 经典,它对科幻电影的影响在哪​

《五百年后》上映时票房口碑双扑,华纳甚至气得剪了片子 😠。但它后来被重新评估,成为一部​​邪典经典(cult classic)​​,深刻影响了后来的反乌托邦科幻片。它的极简主义美学、对监控社会的描绘,都能在《巴西》、《黑镜》等作品中看到影子。卢卡斯之后创立卢卡斯影业,著名的THX认证音效标准也源于此片。可以说,没有这次略显“自我”的尝试,或许就没有后来的《星球大战》。

​个人觉得哈​​,《五百年后》可能不是一部让人“舒服”的电影,但它绝对是一部值得耐心品味的作品。它用一种近乎偏执的视觉语言和叙事节奏,强迫我们去思考自由、人性和体制的关系。如果你对反乌托邦题材、科幻哲学感兴趣,或者想看看《星球大战》之外另一个更作者化的乔治·卢卡斯,那就找个时间,静下心来看看这部《五百年后》吧!✨

添加回复: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