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呀!今天咱们来聊聊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的那部拿了戛纳金棕榈奖的电影《小偷家族》。这片子当初上映的时候,可是引起了不小的讨论呢。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一部讲“小偷”的电影有什么好看的?但如果你真的看进去了,就会发现它讲的远不止这些表面东西😔。
🔍 电影讲了什么?——一个奇特家庭的温暖与挣扎
《小偷家族》讲述了一个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六口之家。这家人住在东京一座破旧平房里,靠着奶奶的养老金和偶尔的偷窃维持生计。家庭成员包括:
- •
奶奶初枝(树木希林 饰):被丈夫和儿子抛弃的老人,是这个家庭的粘合剂
- •
治(中川雅也 饰)与信代(安藤樱 饰):一对靠打零工和偷窃为生的夫妻
- •
祥太(城桧吏 饰):治从停车场捡来的男孩,被教导偷窃技巧
- •
亚纪(松冈茉优 饰):奶奶前夫的孙女,因在家中不受宠爱而离家出走
- •
由里(佐佐木美雪 饰):被原生家庭虐待的小女孩,被治带回收养
这个家庭虽然贫穷,甚至从事不法活动,但成员间却有着真挚的情感联系。导演是枝裕和并没有简单地对这些人物进行道德判断,而是让观众自行思考和感受。
💔 为什么这些人会组成家庭?——都是被社会抛弃的人
这部电影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展示了这些社会边缘人如何因为被原生家庭抛弃或伤害而走到一起。
奶奶初枝被丈夫和孩子抛弃,晚年孤独无依;亚纪因为在家中不如妹妹受宠爱而离家出走;小女孩由里则是父母争吵的牺牲品,经常受到虐待;信代说自己是不应该被生下来的人,暗示她也有着被父母虐待和抛弃的身世。
这些人物让我们不禁思考:什么是家庭? 是枝裕和通过这部电影质疑了传统的家庭观念,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仅仅因为有血缘关系,就能称为家人吗?而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就不能有真正的亲情吗?
🎬 电影中那些打动人心的瞬间
《小偷家族》中有很多令人难忘的场景,这些场景没有过多的煽情,却能让观众内心深受触动。
海边嬉戏的那场戏中,奶奶坐在沙滩上,看着家人在海边玩耍,无声地说出“谢谢你们”。这句台词甚至是演员树木希林临时加上去的,她觉得只有这样才能让所有情感找到出口。
安藤樱的哭戏可以说是电影的一大亮点。在被审讯的那场戏中,当被问到“孩子们怎么称呼你”时,她从强忍泪水到最终崩溃,整个过程没有嚎啕大哭,却让观众感受到了她内心的巨大痛苦。戛纳电影节评审团主席凯特·布兰切特甚至称赞这段表演为“教科书级别”。
电影结尾,祥太坐上巴士即将离开时,他摘下了帽子,对着车窗外远去的阿治无声地说了一声“爸爸”。这种“无声的诉说”比任何大声喊叫都更加有力。
🤔 电影反映了哪些社会问题?
《小偷家族》不仅仅是一个家庭故事,它还隐晦地表达了许多令人深思的社会问题。影片揭露了日本社会的诸多弊端,比如:
- •
贫困和失业问题
- •
老龄化社会中独居老人的现状
- •
家庭暴力和家庭关系冷漠
- •
社会边缘人的生存困境
是枝裕和的创作灵感实际上来自一则关于养老金欺诈的社会新闻。他希望通过这部电影,给那些生活没有保障的人群一个发声的机会。
✨ 我们对家庭的看法是否应该更加开放?
看完《小偷家族》,很多人可能会重新思考“家庭”的定义。电影中的角色虽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他们之间形成的羁绊却不比任何血缘家庭逊色。
信代对由里说的一句话点明了电影的核心主题:“爱并不是在你犯错时打你,而是像我这样,去拥抱我们爱的人。”这句话对于曾经受到家庭伤害的人来说,尤其令人心酸。
是枝裕和本人也表示,他希望通过这部电影继续他在《如父如子》中对于家庭关系的讨论——“到底是什么将家庭成员连接在了一起?家之为家的原因是什么?”
💡 观影小贴士:如何更好地欣赏这部电影?
如果你打算观看《小偷家族》,这里有几点建议:
- 1.
不要期待戏剧性的情节:是枝裕和的风格是平淡的“生活流”,通过日常细节累积情感
- 2.
关注演员的微表情:这部电影的表演非常细腻,尤其是安藤樱的演技值得仔细品味
- 3.
思考电影提出的问题:看完后不妨问问自己——什么是家庭?血缘关系是否必不可少?
- 4.
注意电影中的象征元素:如蝉蜕象征祥太的成长和变化
《小偷家族》可能不是一部让人感到轻松愉快的电影,但它肯定会让你思考和感受很多。它向我们展示了,即使在最卑微、最困难的处境中,人类依然能够给予和接受爱,依然能够形成深刻的联结。这种联结可能不符合传统观念,可能不被社会认可,但对那些身处其中的人来说,却是真实而珍贵的。
有时候,家庭不仅仅是你出生其中的那个群体,也是你自己选择的、选择你的那个群体。《小偷家族》中的成员们可能什么都没有,但他们拥有彼此,至少在短暂的时间里,他们形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