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那样一些时刻,你会觉得,某些记忆里的片段,明明没什么惊天动地,却总是在心头绕来绕去?侯孝贤导演的电影《最好的时光》,拍的就是这种东西。它不讲什么起承转合的大故事,就只是把生命里那些“无从名之,难以归类”的吉光片羽,用三段式的结构给端了出来。很多人刚看可能会觉得闷,但细细回味后,又觉得它好得不得了,那种对逝去时光的淡淡伤感,精准地戳中人。
► 电影讲了什么?三段故事有何不同?
这部电影由三个发生在不同时代、彼此独立的故事组成,都由舒淇和张震主演。
第一个故事叫“恋爱梦”,背景是1966年的高雄。一个准备去当兵的少年(张震饰)和台球室的计分小姐秀美(舒淇饰),因为一封误打误撞的信件认识了。感情的发展全靠眼神和简单的互动,没什么浓烈的言语。少年休假时辗转寻找秀美,最后两人在细雨中等车,他试探着牵起她的手,一段纯净的恋爱时光就在披头士的《Rain and Tears》中定格。这段故事就像一首朦胧诗,充满了青春的气息和懵懂的美好。
第二个故事是“自由梦”,到了1911年的日据时期。舒淇是艺旦,张震是致力于革命事业的文人。这段全程没有对白,采用默片形式,靠字幕卡和人物的神情、动作来叙事。男子帮艺旦的妹妹赎身从良,却对艺旦自身的归宿问题沉默以对。艺旦的个人情感和追求自由的梦想,最终淹没在时代和个人的无奈中,结局是她看着信笺落泪。🎬 这段的古韵和悲剧色彩很浓,南管乐曲的运用更是点睛之笔。
第三个故事“青春梦”就跳到了2005年的台北。舒淇饰演的靖是个有心脏问题、右眼视力不佳的创作歌手,还是个双性恋,游走在女友Micky和摄影师男友阿震(张震饰)之间。这段故事氛围迷乱、困惑,充满了现代都市的疏离感和青春期的颓废迷茫。镜头语言也变得晃动跳跃,和前面两个故事的静谧风格截然不同。
► 为什么片名叫《最好的时光》?
侯孝贤自己说过:“所谓最好的时光,在于因为失去,所以美好。”他觉得不管哪个时代都是最美好的,人的情感呈现与否,我们都只能用记忆去召唤。还有一种更直白的说法:“你想和他上床,她也想和你上床,你们都知道总有一天你们会上床,但是不知道你们会在哪一天上床,这就是最好的时光。”这种暧昧的、未完成的、充满可能性的状态,可能就是人们心中念念不忘的“最好”吧。🍃 本质上,生命中有这样暧昧关系存在的时光就是最好的时光,或者说,所有被我们白白辜负的时光就是最好的时光,因为逝去的、得不到的,总是让人怀念。
► 电影的艺术手法有哪些特别之处?
侯孝贤的电影语言是出了名的独特。《最好的时光》里,他依然大量使用标志性的长镜头和固定机位。比如“恋爱梦”里拍打台球、骑单车,镜头就这么静静地望着,配合空镜和背景杂音,营造出强烈的真实感。这种手法克制而客观,需要观众耐心体会。
音乐在这部电影里绝不是配角。1966年的西洋老歌《Rain and Tears》和《Smoke Gets in Your Eyes》一下子就把人拉回那个年代;1911段的南管乐曲“共君结托”和“茶薇架”,典雅哀婉,和艺旦的命运紧紧扣在一起;2005年的现代段落则用了一些摇滚电子乐,渲染出迷离氛围。音乐成了时代氛围和人物心情的最佳注脚。
“自由梦”段落的默片形式堪称一大胆又精准的选择。抽离了声音,迫使观众更专注地观察演员的细微表情和肢体语言,反而放大了情感张力,也更符合那段历史故事的古典气质。舒淇和张震为此练习了大量身体语言和眼神交流。
► 舒淇和张震的表演怎么样?
舒淇在《最好的时光》里的表演,堪称其职业生涯的一次高峰。她成功塑造了三个时代背景、性格命运迥异的女性:1966年清纯羞涩的台球室小妹、1911年隐忍哀婉的艺旦、2005年叛逆迷茫的现代歌手。尤其是在“自由梦”的默片段落,全靠眼神、身段和表情演戏,难度极大,但她完成得非常出色,她也凭借此片荣获第42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
张震则同样贡献了精湛的演技,他需要在内敛的文人、纯情的少年和现代的摄影师之间切换,尤其是“自由梦”中,他同样在没有对白的情况下,演出了革命文人的理想与个人情感的复杂矛盾。他是那片称职的“绿叶”,很好地衬托了舒淇的角色。
💡 看《最好的时光》,你不能指望它给你讲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它更像是一壶需要慢慢品的茶,初尝或许清淡,但回甘悠长。它让我们想起自己生命中的那些“最好的时光”——那些可能已经逝去、可能被辜负、但却在记忆里永远发光的片段。侯孝贤把这些片段拍成了诗,而最好的时光,或许真的就如诗般,朦胧、美好,且只因无法重来而显得格外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