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刷老片,看了一遍杜琪峰的《文雀》🤔,说实话第一遍有点没看懂,感觉剧情很简单,但好像又没那么简单。有没有朋友看过能聊聊的?它到底好在哪里?或者只是想多了?
我目前使用的理解是,《文雀》不仅仅是讲小偷的故事。这部电影被很多人看作是杜琪峰“写给香港的一封情书”。杜琪峰自己说过,他想记录下他熟悉的、但可能很快会消失的香港街景和风情。所以影片中任达华骑着一辆老旧的单车穿梭于香港的小街小巷,用相机捕捉寻常百姓的瞬间,这些画面都充满了怀旧和留念的意味。
⛱️ 一种解读:香港回归的隐喻
有影评提供了更深入的视角,认为《文雀》可能暗含了对香港回归历程的隐喻。在这个解读里:
- •
林熙蕾饰演的神秘女子:代表了“香港”本身,她渴望摆脱控制(拿回护照),获得自由。
- •
卢海鹏饰演的傅先生:可能象征老牌的殖民宗主国“英国”,他扣押着女子的护照(象征控制权)。
- •
任达华为首的四个文雀:可能对应了香港的左派力量,他们怀着一种理想主义的情怀,帮助“香港”摆脱束缚,回归应有的归属。
如果从这个角度看,最后那场精彩的雨中较量,或许就不仅仅是偷技的比拼,而有了更深的象征意义。
🎬 电影的风格与争议
《文雀》确实很特别,和杜琪峰很多其他黑帮、枪战题材的电影风格不一样。
- •
它的剧情非常简单,甚至有人觉得像一部加长版的MV。
- •
但它的形式感极强,音乐、摄影、氛围营造都非常出色。尤其是结尾的雨中偷盗戏,拍得如同优雅的舞蹈,充满了浪漫和仪式感,堪称经典。
- •
这也导致了影片的评价两极分化。喜欢的人夸它浪漫、优雅、有情怀;不喜欢的人则觉得它空洞、故弄玄虚、浪费时间。
🚴 观影感受分享
有网友觉得《文雀》“有故事没剧情”,导演和演员的用意似乎并不在讲一个一波三折的故事,而是在于捕捉一种感觉,一种对老香港的迷恋和告别。影片的节奏、配乐(尤其是长笛的运用)和怀旧的色调,都让人沉醉。
也有网友认为,《文雀》最好的其实不是故事,而是导演杜琪峰的功力。他通过四年的精雕细琢,在看似简单的框架下,展现了高超的视听语言和空间运用能力。
💎 所以,《文雀》值得看吗?
如果你期待一个情节紧凑、冲突激烈的故事,那《文雀》可能会让你失望😅。但如果你:
- •
是杜琪峰的粉丝,想感受他不同的风格;
- •
喜欢氛围感强、风格化突出的电影;
- •
对香港这座城市的文化和历史感兴趣,想感受一种怀旧情绪;
那么《文雀》或许会给你带来独特的体验。它可以被看作是一场关于记忆、情怀和告别的优雅仪式。
平常我是这样做的,看这类电影我会更留意它的画面、音乐和细节,而不仅仅是故事本身。希望能帮到你理解这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