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曾,看着荧幕里那两个举止荒诞的男人哈哈大笑,然后细想一下又觉得,这笑里好像带了点别的滋味。🎬 我们看喜剧的时候,预期是轻松的,但《阿呆与阿瓜》偏偏让你笑过之后,心里头留下一点琢磨,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这大概就是它,能成为经典的原因吧。
故事究竟讲了什么?
电影的主角,是金·凯瑞饰演的劳埃德(阿瓜)和杰夫·丹尼尔斯饰演的哈利(阿呆),他们一个脑回路清奇爱耍小聪明,一个反应迟钝智商不高。阿瓜是名豪华专车司机,对一位叫玛丽的女子一见钟情,在机场,玛丽故意将一个手提箱落在地上,这其实是绑匪设计拿赎金的方法。阿瓜却以为女神遗落了重要物品,伙同刚失业的好友阿呆,开着那辆改装成狗狗造型的厢货车,踏上了跨越美国大陆的归还之旅。他们一心想着物归原主就能获得青睐,却完全不知自己已成了绑匪的追杀目标。一路上,他们用酒瓶接尿却被警察误当酒喝,往杀手汉堡里放辣椒反而意外导致其身亡,各种阴差阳错让人笑到休克。🎭 最终发现箱子里并非钞票而是一堆欠条,女神也早已名花有主,两人虽短暂因内斗,却最终重归于好,继续他们一贫如洗却自得其乐的生活。
仅仅是搞笑吗?深层隐喻怎么看
优质的喜剧看起来总是十分残忍的,《阿呆与阿瓜》暗藏的故事背景是阶级固化。影片隐约在说,恶和蠢有时候是一回事。两个主角在不知不觉中恶意满满,绝非许多喜剧中单纯的「呆」、「笨」,比如他们将拧断头的鹦鹉用胶带缠好卖给失明小孩。但这种蠢与恶,看似活该却并非他们自己的选择,他们生于这样的结构,生于这样的教育环境和智力,连寻找转机的可能都没有。编剧批判的是美国社会阶层之间不可跨越的鸿沟。由阿呆和阿瓜所代表的底层小市民,和由白富美家族群落所代表的精英富豪阶层,两者之间的对比显露无疑。我们嘲笑“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因为在社会意识中,癞蛤蟆和天鹅差太多,但其实它们都是独一无二的生物物种,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啊。🤔 这层隐喻让电影超越了单纯的无厘头。
金·凯瑞的表演有多重要?
这部电影能让金·凯瑞真正成为好莱坞A咖,绝非偶然。他的表演被形容为“橡皮脸”,其表情跟幼稚园小朋友玩的橡皮泥一样,无时不刻都可以变成不同的样子,弹性超好。他用那张电脑都无法模拟出的表情,表达喜怒哀乐,你永远都不知道他下一个表情会是什么,夸张却异常自然和谐,找不出任何做作的痕迹。导演只是想把影片做成一个喜剧片,众多的巧合和少许低俗的玩笑只是令人皱了一下眉,但金·凯瑞的表演完全将瑕疵掩盖,这就象你面对太阳时,根本无法注意到黑点一样。🌟 正是这种极致夸张又无比真诚的表演,让观众彻底代入两个主角的世界,相信他们的天真与荒诞。
电影里的友谊为何动人?
我为什么如此痴迷这个看起来很无聊的故事?因为在生活里,你有多难遇到这样一个愿意陪你一起发癫的朋友?阿呆与阿瓜的兄弟情义很单纯,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我们会因为一些小事互相生气起来,但是之后我们依然是朋友,这是很简单的感情,像小孩子一样,在这个复杂的世界尤为难得可贵。他们为了女人亦互相欺骗、暗自较劲,甚至诅咒对方,而这矛盾的转机在于双方都意识到,两人争破头这位女性也不会归于任何一个。最终,他们发现对方才是最重要的那个人。💑 这种彼此嫌弃又离不开,相互拆台却又相互依存的关系,正是许多人内心渴望的友谊形态。
《阿呆与阿瓜》的成功与争议
《阿呆与阿瓜》当年进入了全美票房top10,这部电影也让金·凯瑞真正成为好莱坞A咖。它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靠了两位主演的演技和真诚的故事。然而电影也并非没有争议,部分观众认为其剧本平庸,可能稍不注意就会变成一部低俗无趣的小成本喜剧。一些屎尿屁的笑话段落和主角们无意识流露出的“恶”,也让部分观众感到不适,甚至认为它揭示了人性本恶。但或许,正是这种混合了天真与残忍、快乐与悲伤的复杂特质,让这部电影超越了单纯的搞笑,引发了更广泛的讨论与回味。
看《阿呆与阿瓜》的时候,我们笑了,但也许就像一些影评说的,我们看他们,觉得可笑、荒唐、自作自受,是不是有如更聪明一些的人,俯瞰我们那样呢。这部电影用它特有的方式,让我们在欢笑之余,也瞥见了生活的荒诞和结构性的无奈。它告诉你,生活里当个白痴没有什么不好的,你也不用去逃避,去掩饰,想要什么,去追就是了。转个头,会有另外一个白痴一直在旁边。这或许就是,它留给我们的最大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