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听女孩》影评:聋哑家庭如何沟通,音乐梦想与家庭责任如何抉择,翻拍为何能超越原版

《健听女孩》(CODA)这部2021年的电影🎬,当时可真是拿奖拿到手软,不仅在第94届奥斯卡金像奖上斩获了​​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和​​最佳改编剧本​​三项大奖,还在圣丹斯电影节上大放异彩。作为一部翻拍自法国电影《贝利叶一家》的作品,它居然能青出于蓝,赢得比原版更多的赞誉,确实有点东西。

这部电影的核心,看片名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讲的是一个在聋哑人家庭中长大的健听女孩露比的故事。英文片名“CODA”其实就是“Children of Deaf Adults”的缩写,精准描述了露比的身份。她每天的生活,就是在​​有声世界​​和​​无声世界​​之间穿梭,充当家人的“传译员”,帮忙打理渔船的生意,应付外面世界的各种琐碎。但这种双重身份,也让她时常感到格格不入,两边都好像差点意思。

🔍 ​​故事内核与情感冲突​

露比面临的​​核心矛盾​​,很多朋友可能多少都经历过,或者能想象到:那就是​​个人梦想​​与​​家庭责任​​之间的拉扯。她天生有副好嗓子,热爱唱歌,遇到了赏识她的音乐老师,甚至有了报考伯克利音乐学院的机会。但她的家人,父母和哥哥都是聋哑人,他们的渔船生意离不开露比的帮助——毕竟,海上作业需要听声辨险,与外界沟通也需要她。家人一开始也不太理解她的音乐梦想,甚至觉得这是一种“背叛”。

这种纠结,电影并没有用苦大仇深的方式去表现,反而融入了很多​​诙谐幽默​​的元素。比如家人之间生动又有点“黄暴”的手语交流,或者是父亲开车来接露比放学时,把车载音乐开得震天响,自己却浑然不觉,只因“屁股能感受到震动”的搞笑场面。这些处理让故事显得更真实,也更生活化。


🎭 ​​演员表演与角色塑造​

这部电影在选角和表演上,真的堪称一绝👍。饰演聋哑父母和哥哥的演员中,有两位本身就是听障人士。

  • ​特洛伊·科特苏尔​​(饰演父亲弗兰克):他本身就是聋哑演员,凭借细腻的演绎拿下了奥斯卡最佳男配角。他把父亲的固执、对家人的爱,以及内心深处因无法理解女儿音乐世界而产生的复杂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 ​玛丽·玛特琳​​(饰演母亲杰克琪):她来头可不小,早在1987年就凭借《失宠于上帝的孩子们》成为奥斯卡史上第一位听障影后。她在片中有段台词特别戳心,她告诉露比,她曾祈祷露比也是个聋哑人,不是因为不爱她,而是害怕自己作为聋哑母亲无法很好地理解和陪伴她,害怕因此与女儿产生隔阂。这种“自私”又坦诚的爱,特别真实。

  • ​艾米莉亚·琼斯​​(饰演露比):作为串联起整个故事的核心,她不仅要演,还要唱,而且手语也得像那么回事儿。她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从自卑犹豫到逐渐勇敢​​的少女形象,尤其是几场唱歌的戏,情感饱满。

​家人间的互动​​是影片的一大亮点。他们吵架、怄气、互相嫌弃,但底色永远是浓浓的爱意。哥哥里奥对露比的感情就特别复杂,既感激她的付出,又因为她太过能干而觉得自己无用,甚至会冲她喊出“你出生前我们这个家也好好的!”这样的气话,但背后其实是怕妹妹被这个家拖累。


✨ ​​声音的巧思与无声的力量​

《健听女孩》在​​声音设计​​上花了不少心思,这也是它最能打动人的地方之一。

电影里有好几处​​突然静音​​的处理,最经典的就是露比在学校表演的那场戏。镜头切换到家人的视角,现场演唱的声音完全消失,只剩下台下观众模糊的表情和掌声。这一分钟的寂静,让银幕前的我们​​直观地体会到了聋哑人的世界​​,感受到他们的无助与茫然。这种体验,比任何台词都更有力量。

还有一场戏也特别动人,父亲在深夜让露比为他唱歌。他用手轻轻抚摸着女儿的喉咙,​​通过声带的震动来“感受”音乐​​。此时电影没有消音,父亲的专注与动容告诉我们,爱真的可以超越听觉的障碍,直抵心灵。这种“无声胜有声”的表达,真的太催泪了。


📊 ​​美版与原版法国电影的对比​

虽然《健听女孩》翻拍自法国的《贝利叶一家》,但它在​​本土化改编​​上做得相当成功,甚至很多影评人觉得它比原版更出色。

对比维度

《贝利叶一家》(法版)

《健听女孩》(美版)

改编效果

​家庭背景​

农场主家庭

​渔民家庭​

美版渔业背景与家庭生计的​​联系更紧密​​,冲突更现实。

​父亲动机​

参选市长,剧情更偏​​荒诞喜剧​

为反抗鱼贩剥削而自主创业,故事更​​写实​​、更凸显底层挣扎

美版的父亲行为动机更易引发共情。

​女主性格​

宝拉,性格更​​外向勇敢​

露比,性格更​​敏感自卑​

美版女主的内心挣扎更剧烈,​​成长弧光更明显​​。

​核心矛盾​

更侧重于​​家庭整体​​的喜剧与混乱

更聚焦于露比​​个人的梦想与家庭责任的抉择​

美版的人物刻画更​​细腻​​,情感冲击力更强。

​结局处理​

温情结局,家人在血泊中讲笑话

​英雄主义色彩更浓​​,家人潜入考场支持露比,情感升华更强烈

《健听女孩》影评:聋哑家庭如何沟通,音乐梦想与家庭责任如何抉择,翻拍为何能超越原版

美版结局更符合好莱坞的​​主流审美​​,戏剧性和煽情效果更足。

这些改动让美国版的故事看起来更合理,人物也更丰满了。


💡 ​​电影的争议与“鸡汤”味​

当然啦,《健听女孩》也不是完美无缺。有些影评人就觉得这部电影有点太“​​心灵鸡汤​​”了。它似乎​​软化了很多现实中的尖锐问题​​,比如聋哑人在社会中可能遇到的真正困境,或者露比实现音乐梦想过程中本该付出的更多艰辛。电影给出的解决方案也显得有点理想化——仿佛只要家人之间理解了爱,所有现实难题就能迎刃而解。

《健听女孩》影评:聋哑家庭如何沟通,音乐梦想与家庭责任如何抉择,翻拍为何能超越原版

比如,露比面对校园霸凌似乎只是默默忍受;她追求音乐梦想的原始动力有一部分是为了暗恋的男生;最终考伯克利的过程也显得有些“​​主角光环​​”,比如考试迟到、没带乐谱都有贵人相助。这些处理确实削弱了故事的现实厚度。

但话说回来,这种“鸡汤”特质或许正是它能在奥斯卡获奖的原因之一。它​​温暖、治愈​​,提供了一个​​关于理解与希望的理想化图景​​。在经历了许多艰难的时刻之后,观众可能更需要这样一部能让人感到慰藉和力量的作品。它就像一份​​情感代餐​​,让我们在短时间内获得情感的满足和释放。

🌟 ​​所以,它到底值不值得看呢?​

​绝对值得!​​ 《健听女孩》或许不是一部深度挖掘现实的艺术片,但它是一部​​非常成功、情感真挚的剧情片​​。它技术精湛,表演动人,故事能轻易地​​触动你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它让我们得以​​一窥聋哑人群体的生活面貌​​,更重要的是,它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梦想与成长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故事​​。无论你的家庭是否特殊,可能都能从露比一家的笑泪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最终打动我们的,不是它获得了多少奖项,而是那份​​跨越障碍的沟通与理解​​,是家人之间那种笨拙却真挚的爱。这部电影提醒我们,​​有时候,倾听不仅仅关乎耳朵,更关乎心灵​​。

添加回复: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