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畔谋杀案》影评:豆瓣7.4分为何经久不衰,虚实边界如何模糊,女性欲望如何觉醒?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看完一部电影,心里头好像明白了些什么,但又说不清楚,好多细节在脑子里转来转去,忍不住想跟人讨论?🤔 小赵今天要聊的这部《池畔谋杀案》(Swimming Pool,2003)就经常给人这种感觉。它是法国导演弗朗索瓦·欧容的作品,由夏洛特·兰普林和露德温·塞尼耶主演,号称悬疑片,但谋杀案本身好像又不是它最想说的。很多人看完都会琢磨:到底哪些是真实发生的,哪些又是女主角的想象?

🎬 ​​故事梗概:当保守作家遇见狂野少女​

故事主角莎拉·莫顿(夏洛特·兰普林 饰)是一位成功的英国悬疑小说作家,但创作遇到了瓶颈。在出版商约翰(查尔斯·丹斯 饰)的建议下,她来到他在法国南部的乡间别墅放松和寻找灵感。起初,宁静的环境让她感到舒适,但很快,约翰自称放荡不羁的女儿茱莉(露德温·塞尼耶 饰)不期而至。

茱莉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莎拉的宁静。她年轻、性感、生活混乱,常常带不同的男人回家,并在泳池边公然调情甚至做爱。这一切让保守且习惯秩序的莎拉感到不适和厌恶,但同时也似乎被这种原始的生命力隐隐吸引,甚至开始偷窥茱莉的生活。这种对立又相互吸引的关系,成了电影前半段的核心张力。

💡 ​​“谋杀案”与虚实交织的叙事​

电影中段,情节变得更加离奇。茱莉与一名餐厅服务生发生关系后,似乎在一场冲突中杀死了他。莎拉目睹了这一切,并出人意料地帮助茱莉处理尸体,将之沉入泳池。此后,两位女性的关系发生了微妙变化,似乎从对立者变成了“共犯”。

然而,​​电影最引人讨论的地方在于其模糊的虚实边界​​。许多影评和观众认为,从莎拉到达法国别墅后的大部分经历,尤其是与茱莉相关的放荡生活、谋杀和埋尸情节,很可能都是她为了突破创作瓶颈而在脑海中构思的小说情节,是​​她内心被压抑的欲望和冲动的一种投射和幻想​​。影片结尾似乎也暗示了这种可能性:当莎拉完成新书后离开,出版商真正的女儿前来拜访,而她的名字也叫茱莉,但形象与莎拉“遇到”的那位截然不同。

特征维度

莎拉 (Sarah Morton)

茱莉 (Julie)

​外在表现​

保守、克制、秩序井然、习惯灰色调

奔放、放纵、生活混乱、充满活力

​内在欲望​

被深深压抑,对激情、放纵和突破渴望

欲望的直接表达和践行者

​与泳池关系​

最初覆盖,象征压抑;后来揭开,暗示欲望涌动

释放欲望、发生关系的场所

​可能的象征​

现实中的自我

可能是莎拉内心渴望成为的另一个“自我”或欲望的化身

🌟 ​​主题探索:欲望、创造与女性觉醒​

虽然包裹着悬疑甚至情色的外壳,《池畔谋杀案》的内核或许更关乎​​女性的欲望、创造力的源泉以及某种意义上的意识觉醒​​。

莎拉长期过着压抑的生活,“就像游泳池之前一直被遮盖”。茱莉的出现,以及随之而来的种种事件,“掀掉了这块遮羞布,露出蓝盈盈的池水”,也唤醒了她内心被长期压抑的欲望和冲动。这种唤醒不仅体现在她开始偷喝茱莉的酒、偷吃茱莉的食物,更体现在她最终穿上那件曾经只敢欣赏的红色裙子,并完成了与自己以往风格迥异的新作。

出版商约翰在片中或许可被视为一种​​男权视角的代表​​。他与莎拉关系暧昧,但私生活混乱,对女儿(们)缺乏真正的关怀。莎拉最终将新书扔在他面前,或许象征着她不再仅仅为满足男性出版商或市场的期待而写作,而是开始忠于自身的创作冲动和表达欲望。

✨ ​​艺术表现与观看建议​

导演欧容在这部电影里展现了其​​细腻描绘人物心理和营造暧昧氛围的能力​​。影片​​节奏舒缓,但配乐和画面(如泳池的蓝色调)都精心地服务于心理氛围的营造​​。夏洛特·兰普林的表演内敛而富有层次,精准刻画了保守外表下的暗流涌动;露德温·塞尼耶则热烈奔放,完美诠释了“法国小辣椒”的角色魅力。

​至于这部电影究竟该如何理解​​,小赵觉得可能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或许暗示​​了虚实结合的解读空间本身就构成了影片魅力的一部分。它邀请观众根据自己的感受去理解莎拉的旅程——是一场真实的遭遇,还是一场酣畅淋漓的意淫?

如果你喜欢​​需要思考和讨论的心理悬疑片​​,欣赏​​细腻的人物刻画​​,并且不排斥​​慢节奏和开放式的结局​​,那么《池畔谋杀案》会是一部很值得你细细品味的作品。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你是追求紧张刺激、情节反转明确的传统悬疑片爱好者,这部可能会让你觉得有些“闷”或者“故弄玄虚”。

​最后小赵想说​​,《池畔谋杀案》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每个人内心那些或许被自己隐藏起来的渴望与冲动。它未必是完美的,但它的独特性和带来的思考回味,让它历经多年仍在被影迷们讨论。希望这篇影评能帮你更好地理解这部电影,或者激发你去看一看的兴趣!💝

添加回复: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