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斯拉:怪兽行星》影评,人类为何重返被哥斯拉统治的地球,星际航行后哥斯拉还可怕吗,AI筛选人类合理吗

你有没有想过,要是哪天地球真被一头三百米高的巨兽占了,咱们只能灰溜溜逃进太空,那会是啥感觉?😵 而且过了20年回来一看,地上已经过了两万年,老家成了怪兽的乐园——这可不是瞎想,就是《哥斯拉:怪兽行星》开篇给的设定,一下子就把人拽进那种绝望又好奇的情绪里了。

🌍 逃了二十年,回来地球咋就变这样?

电影一开始就很憋屈:人类被哥斯拉揍得毫无还手之力,最后只能靠AI选出一小撮“幸运儿”搭飞船“阿拉特拉姆号”跑路。结果在太空漂了20年,原以为能找到新家,却发现那个星球根本住不了人。

资源快耗光了,人口也越来越少,这时候只能硬着头皮回地球。可由于相对论效应(飞船近光速飞行),地球上已经过去了两万年🌒。曾经的都市成了森林,文明痕迹都没了,而哥斯拉成了这片土地的“新神”,还搞出了一套完整的生态系统。

这种“故乡变异星”的错位感,可能就是电影最吸引人的地方。不过话说回来,为啥人类当初不先试试在月球建基地?非跑11.9光年那么远,结果白折腾一趟。

🤖 AI选人逃生,这设定真的合理吗?

电影里有个细节细思极恐:逃离地球时,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上船,而是由中央政府控制的人工智能筛选人类。

这就牵扯到一个伦理问题——谁该活?谁该被留下?AI按什么标准选?电影没明说,但你可以想象,这过程中肯定有争议和痛苦。

或许暗示了在极端生存条件下,所谓“公平”其实很脆弱。技术能给人希望,也能制造新的不公。

🦖 哥斯拉变300米高,还可怕吗?

这一部的哥斯拉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之一,身高达到300米,和埃菲尔铁塔差不多高。但有意思的是,很多人看完反而觉得“没那么吓人”。

为啥?因为人类都星际航行了啊!能从太空俯瞰地球的文明,看哥斯拉就像看一个小点,压迫感自然就弱了。

《哥斯拉:怪兽行星》影评,人类为何重返被哥斯拉统治的地球,星际航行后哥斯拉还可怕吗,AI筛选人类合理吗

恐怖片通常需要“无处可逃”的密闭感,但宇宙太大了,哥斯拉又不会飞,威胁感就有点……过时?不过话说回来,电影后半段还是把人类拉回地面作战,强行制造紧张气氛,但总觉得有点硬来。

⚔️ 战术儿戏?复仇动机够力吗?

主角晴生4岁时亲眼目睹父母被哥斯拉杀害,从此一心想着复仇。他花了20年研究哥斯拉的弱点,最后提出一个战术:用声东击西的方式把哥斯拉引到埋伏点,再用电磁炮攻击它颈部的神经簇。

但不少观众吐槽说,这计划看起来并不高明,甚至有点简单儿戏。为什么20年前全人类都想不出的办法,他现在就能成功?

而且晴生的动机基本纯靠私人仇恨驱动,在人类存亡面前,这种个人情感是否足够支撑整个重返地球的决策?电影好像也没完全交代清楚。

《哥斯拉:怪兽行星》影评,人类为何重返被哥斯拉统治的地球,星际航行后哥斯拉还可怕吗,AI筛选人类合理吗

❓ 星际文明打土著怪兽,格局是不是错了?

电影其实埋了一个挺深的矛盾:人类都已经能星际穿越了,科技树应该点得很高了吧?为啥打哥斯拉还是用磁道炮、热力炸弹这些看起来挺原始的武器?

按理说都能亚空间航行了,攻击手段应该更高级才对。这种战力体系错位,可能是编剧为了维持“人类绝境挣扎”的感觉而刻意压低了科技水平,但看的时候难免会出戏琢磨:这科学吗?

而且,就像前面说的,都能星际旅行了,还和一只不会离开地球的怪兽死磕,是不是有点偏执?

🎥 画面风格:三渲二到底好不好?

电影采用全3DCG制作,但风格上试图保留二维动画的特点。场景和怪兽的细节渲染很到位,哥斯拉的皮肤纹理、金属光泽都很有质感。

《哥斯拉:怪兽行星》影评,人类为何重返被哥斯拉统治的地球,星际航行后哥斯拉还可怕吗,AI筛选人类合理吗

但人物表情有时略显僵硬,动作也不太自然。有观众表示这种风格容易让人脸盲,但我觉得吧,至少尝试了新东西,比完全保守要好。

💡 个人观点与小结

总体看下来,《哥斯拉:怪兽行星》野心很大,想探讨文明存续、复仇、技术伦理这些沉重话题,但可能受限于篇幅(毕竟它是三部曲的第一部),很多地方没深入,节奏也不太均衡,前面铺垫太长,后面打戏又有点赶。

但它最让我欣赏的是设定上的勇气——直接把人类写成失败者,逃离家园,回来发现连家园都没了。这种悲剧底色比单纯“怪兽打架”更有回味空间。

如果你是好科幻设定、喜欢思考人类困境的人,那这部片子值得一看。但如果只图爽快打斗,那可能会觉得有点闷。

最后提一嘴,电影里人类和两个外星种族(艾克西夫、毕鲁萨鲁多)一起逃难,三方共治飞船的设定也很有意思,可惜第一部展开不多。或许后两部会进一步探讨文明之间的合作与冲突吧。

添加回复: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