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在生活里受过一点小委屈,然后脑子里闪过一个超级解气的报复念头?😡 我猜绝大多数人只是想想,但电影《荒蛮故事》里的角色,他们真的去做了。这部2014年由阿根廷导演达米安·斯兹弗隆捣鼓出来的片子,由六个短小精悍的复仇故事组成,像一把锋利的刀子,划开现代文明那层薄薄的包装,让我们瞅见里头可能一直蠢蠢欲动的、没那么好看的东西。
🔥 一、六个故事,六种失控
电影开头就挺唬人。一个漂亮模特在飞机上和人闲聊,发现大家都认识一个叫帕斯特纳克的哥们,更吓人的是,这帮人都或多或少得罪过他。最后发现,这压根不是巧遇,而是帕斯特纳克精心策划的复仇,他作为机长,要把所有“仇人”连同自己一起送上天。这种开局,一下子就把人抓住了。
后面几个故事,也一个比一个“癫”。
- •
路边餐馆里,女招待认出仇人,犹豫着不敢下手,而一旁经历过风雨的老厨娘,二话不说抄起家伙就干了。
- •
公路上,两个司机因为一次超车斗气,最后演变成你死我活的肉搏,结局让人瞠目结舌。
- •
爆破工程师因为一张不合理的罚单,生活一步步被逼到墙角,最后他用最擅长的方式——炸弹,来宣泄愤怒。
- •
富豪的儿子撞了人,父亲想用钱摆平,让园丁顶罪,结果在场所有人——律师、检察官、甚至园丁自己,都开始趁机漫天要价,贪婪的嘴脸暴露无遗。
- •
婚礼现场,新娘发现新郎出轨,她的报复方式是在众目睽睽下把一场喜庆的婚礼变成了一场彻底混乱的闹剧。
🤔 二、好笑过后,心里有点发凉
这片子被贴上“黑色喜剧”的标签挺合适。你看的时候会笑,但笑完了可能觉得喉咙里卡了点什么,不太舒服。导演用的是一种冷幽默,不是让你单纯乐呵,而是让你在乐呵的时候顺带思考一下。
电影开头演职员表配的是各种野生动物头像,这暗示挺直接的:人脱了文明的外衣,里头的东西或许跟动物没啥两样。每个故事里的冲突,起点往往都是些日常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飞机上聊起的一个熟人、开车时被人别了一下、一张没搞明白的罚单……但这些小摩擦就像导火索,一旦碰上角色心里憋着的那些怨气、不爽、或者干脆就是生活长期压抑下的崩溃,立刻就炸了。
虽然电影把这些极端情况拍给我们看,但话说回来,我们绝大多数人并不会真的走上那种毁灭性的极端。这或许说明了社会规范的约束力大多时候还是有效的,只是这种有效性有时看起来挺脆弱。
🌍 三、不只是个人发泄,也在戳社会的痛处
《荒蛮故事》里的疯狂,不仅仅是个人的情绪失控。仔细看,你会发现很多故事里,都能看到社会制度的不公、官僚系统的僵化腐败这些外部因素的影子。
比如第四个故事里,爆破工程师面对的是一个完全不讲理、只管收钱的拖车系统。第五个故事里,法律和正义在富人的金钱和穷人的贪婪面前,好像成了可以随便交易的东西。这些设定都让电影不止于讲个人复仇,多了层对社会现象的讽刺和批判。有影评就说它像是“阿根廷版的《天注定》”,但用的手法更荒诞,更泼辣,带着拉美特有的那种劲儿。
💡 四、我们看的是电影,照见的是自己
最后聊聊为啥《荒蛮故事》能让人看得“一阵暗爽”。我想,主要是因为它给了我们一个安全释放内心阴暗面的出口。那些我们受气后只在脑海里编排一遍的“复仇大戏”,电影里的人物替我们演出来了。这种“爽”,是一种代偿的满足感。
但电影并没用单纯颂扬这种以暴制暴。它更像是摆出种种可能性,让我们看到:当理性彻底下线,事情会滑向多么不可收拾的境地。它或许在问:如果文明这么容易破功,那我们赖以维系社会的信任和秩序,根基到底有多牢?
关于人性本善还是本恶的争论,这部电影可能给不出标准答案,但它确实赤裸地呈现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原始冲动。
🎬 写在最后
《荒蛮故事》不是那种让你轻松愉快的爆米花电影。它会让你笑,但笑完之后,可能还会留下点思考和一些难以言说的情绪。它用六个尖锐、荒诞又带着点悲悯的故事,让我们窥见了自己内心深处那头被文明规训着的野兽。
这部电影的价值,或许就在于它这种大胆的呈现和追问。它提醒我们,在抱怨社会复杂、人心难测的同时,也别忘了审视自己——我内心的野蛮,可能离表面也没那么远。